這是老白第142篇原創筆記
前言
前幾天,讀到一句值得深思的話:
“當你不再需要觀眾,掌聲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想起單位里,有的人向來大大咧咧,和誰都聊得來,看似合群人緣好,但一旦涉及利益之爭,支持者寥寥。
有的人平時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刻卻經常一語中的,即使平時遠離人群,那些愛談論八卦是非的人也不敢去招惹。
不由覺得:在喧囂的世界里,沉默反而更具分量。
01 對人越熱情,對己越無情
在2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都有這一類人:
天生熱心腸。
比如,你向他請教小問題,他能把整個工作流程、領導風格全都掰開揉碎告訴你;你讓他推薦附近性價比高的午餐,他能語重心長告訴你外面不衛生,轉頭把親手做的飯菜分給你。
用網上的話說,就是你出了個平A,他一股腦把大招全放出來了,全然不顧自己沒留后手。
其實,身邊有這樣的人,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他們不是不懂交淺言深的壞處,也明白單位里敞開心扉可能會面臨的后果,卻還愿意卸下防備,希望用熱情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堅冰。
但扎心的是,單位里,越熱情的人,越好說話;越好說話,就越容易被安排不好做的事。
更何況,“感恩”永遠是最稀缺的品質。不少白手起家拼出一條路的人,反而對幫過自己的人絕口不提,把受過的幫助當成“黑歷史”埋于心底。
這就是為什么那些熱心腸的人,在單位反而沒有好下場。等到真正認清人性也為時已晚,只能黯然神傷。
02 做人越安靜,做事越放心
很多網絡小說的情節都有一個相同的爽點:
“扮豬吃老虎。”
它的本意是通過刻意隱忍,激化矛盾,再用戲劇化的沖突,創造足夠的劇情轉折和情緒價值。
職場也一樣。
總是安靜,不露聲色的人,要么是習慣性沉默的老實人,要么是選擇性沉默的明白人。
電影《教父》有一句經典臺詞:“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我國也有句古話:“言多必失。”
在單位除了正常工作交流之外,你話越少,別人越摸不透你底細;你越不露怯,別人越不敢輕易試探,反而會主動保持距離。
當你用沉默樹立起明確的邊界感,就會發現,你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專注做事,甚至還有余力提升自己。
而在別人,尤其是領導看來,交給你的事完全不用操心,久而久之,自然對你愈發放心。
寫在最后
《人民日報》曾發表過這樣一段話:
“記住,你可以摸魚,可以不卷,但別真的菜。需要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要讓別人服氣。
你可以內向,可以慢熱,甚至可以不合群。但輪到你上臺發言時,一定要勇敢。
內向而不呆滯,寂靜而有力量。”
單位里,當你與人相處久了,早晚會明白:
別人如何對你,只是你能力的倒影;你如何對他人,才是你境界的明證。
熱情應有界線,沉默也有溫度,你就能在這喧囂的塵世間,闖出自己專屬的路。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