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的雨,把老農的心澆透了。
未來三天暴雨持續,棉花地里的水已經漫過腳踝。"六月六雨淋頭,秋后糧倉見底愁"。河北邯鄲的劉老漢蹲在地頭,煙袋鍋子敲得梆梆響。
他家二十畝棉田剛結鈴,這場雨下得不是時候。氣象臺最新數據顯示,未來72小時華北平原降雨量將達80-120毫米。
這相當于往年整個六月的降水量。農業局緊急通知,要求做好排澇準備。可排水溝早就堵了。
去年大旱,誰還記得修溝渠?現在河道里漂的都是塑料膜。
老王家的三畝玉米,眼瞅著就要泡湯。曬衣節曬了個寂寞。城里人陽臺上的衣服收都來不及,更別說曬書曬被子。
老話說"曬龍袍"能祛晦氣,現在龍袍都快發霉了。但農技站的張技術員不這么看。"雨水多未必是壞事,關鍵看后期管理。
"他指著墑情監測儀說,土壤含水量確實超標,但只要三天內放晴,還能補救。
有意思的是,南方反而盼著這場雨。江西的早稻正在灌漿,再不下雨就要減產。同一天氣,南北兩重天。
專家提醒,傳統農諺要辯證看。
現代氣象預報能精確到小時,比看天吃飯靠譜多了。可村里老人就認老理兒,說這是"天老爺發脾氣"。棉紡廠已經開始調價。
期貨市場上,秋收棉花的報價每噸漲了300塊。超市里的羊湯料包突然賣脫銷,都說要"以熱制熱"。
這場雨到底好不好?
評論區吵翻了天。
有人說該順應天時,有人罵預報不準。要俺說,管他晴天雨天,能保住收成才是正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