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成語在街頭巷尾幾乎無人不曉。可小僮常常想:為什么偏偏是“八”仙,而不是七仙或九仙?他們來自哪個朝代,又為何會成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呢?今天,就讓我慢慢道來,但其中究竟還有多少真實,又有多少傳說呢?
八仙的來歷,要先從中國人對數字“八”的喜愛說起。自古以來,八字就有吉祥的意味,象征著發達和順利。過節發紅包,總愛發88元、888元或8888元,希望討個好彩頭。甚至買房時,許多人都偏好八樓,寓意生活順心如意。這也是為何后世神話故事里不是七仙、九仙,而是八仙。
八仙的確切人物形象,直到明朝才基本定型。明代吳元泰在小說《東游記》中,把八仙寫作:鐵拐李(李玄)、漢鐘離(鐘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巖)、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后來,由新加坡電視機構拍攝的《東游記》也以此為藍本,將八仙的形象進一步傳揚。
可要追根溯源,八仙可不是一開始就生活在同一朝代。據傳漢鐘離的原型是東漢末年的大將鐘離權,而曹國舅是宋代的皇親國戚,其余幾位多是唐朝的人物。雖然他們都被塑造成神仙,但其實多有真實原型,并非憑空虛構。
傳說里,鐵拐李本是唐代道士李玄。他修煉時元神出竅,肉身卻被誤焚,無奈只得依附餓死乞丐的尸體重返人間,因此形象瘦骨嶙峋、杵著鐵拐。漢鐘離原是將軍,兵敗后遁入終南山潛修,得道成仙。張果老則是唐代著名隱士,人稱活了數百歲,常倒騎毛驢,手持魚鼓自樂。
呂洞賓的故事最傳奇。他是唐末人,少年聰慧,精研儒釋道。傳說他遇到鐘離權點化,歷經“黃粱一夢”后,終于悟道。何仙姑則是唐代女道士何瓊,傳說中她常以荷葉作扇,濟世救人。藍采和一生漂泊,腳踏破草鞋,手拿拍板唱曲,最后得道飛升。韓湘子是韓愈之侄,本是進士之才,棄官修道后,傳說能以笛聲招雨。曹國舅身份最為特殊,相傳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后因不滿宮中腐敗,棄榮華修道。
八仙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都曾是凡人。他們的經歷更貼近百姓生活,也因此深受喜愛。八仙中既有男有女,又有貴族和平民,可謂囊括了社會百態。比如漢鐘離常袒胸露懷,形象粗獷;呂洞賓風流倜儻,傳說桃花不斷;鐵拐李性情乖張,好酒貪杯……他們都有缺點,卻也更顯得真實。
要說到八仙過海的故事,更是千百年來最膾炙人口的傳說。相傳有一年,八仙應白云仙長之邀,到蓬萊仙島赴牡丹花會。花會結束后,眾仙準備返回中土。呂洞賓忽發奇想:“咱們這次不坐云,不借船,各憑本事過東海如何?”大家興致盎然,紛紛同意。
鐵拐李扔下了葫蘆作舟,漢鐘離把芭蕉扇扔入海中當筏子,張果老放下他的倒騎驢當座騎。呂洞賓抽出寶劍踏浪而行,何仙姑用荷葉為舟,藍采和拋下花籃,韓湘子取笛當舟,曹國舅則祭出玉板開路。八仙法寶各顯神通,一時間海面上光芒閃爍,波濤為之分開。
可八仙的舉動驚動了東海龍王。龍宮金鑾殿內,龍王拍案大怒:“區區八仙,不打招呼就擅闖東海,還用法寶攪動海水,成何體統!”他立刻派蝦兵蟹將上來攔阻。鐵拐李趕忙上前賠罪:“龍王恕罪,咱們無意冒犯。”龍王本已打算作罷,可藍采和脾氣急躁,出言頂撞:“世上船只來來往往,憑什么就說咱們冒犯了?”龍王聞言大怒,喝令擒下藍采和。
龍宮內金碧輝煌,燈火通明,藍采和被捆綁至殿前,臉色卻不見懼意。其他七仙聞訊,心頭火起。韓湘子簫聲響起,狂風驟雨隨之而來;呂洞賓舉劍點海,浪翻龍舟;張果老打鼓催浪,濤聲轟鳴;曹國舅擲玉板如飛,水面瞬間平靜開道。
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海面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眼看局勢失控,南海觀音菩薩現身,勸解雙方罷手。最終,東海龍王只得放人,八仙得以繼續西行。此事流傳至今,人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之所以讓人難忘,還因為他們并非完人,而是帶著人性的光亮與缺陷:有魯莽,有灑脫,也有憐憫與擔當。他們雖是神仙,卻更像是凡人心中理想化了的自己。
更有趣的是,道家還把八仙分別對應八卦:呂洞賓屬乾金,象征剛健;鐵拐李屬兌金,象征柔順;何仙姑屬坤土,象征大地之母;曹國舅屬艮土,象征堅毅;張果老屬震木,象征雷霆;藍采和屬巽木,象征風;韓湘子屬坎水,象征智慧;漢鐘離屬離火,象征光明。
八仙的傳說也反映了唐宋以來,道教與民間信仰交織的歷史背景。那是一個百姓苦難多、社會矛盾深的時代,人們盼望有神仙能除暴安良、救苦救難,于是把真實歷史人物加工成神仙,既寄托了美好愿望,也讓故事更有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