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前情提示: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1-6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18364.1億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較1-5月擴大1個百分點;6月單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8.5%,較5月單月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波動調整過程中,預計下半年城市分化行情仍將延續。
據中物聯,6月份鋼鐵行業PMI為45.9%,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預計7月份,受高溫多雨天氣影響,需求端進一步承壓運行,鋼材價格繼續低位震蕩,供給端也難有上升動力。
市場的冰火兩重天,估計還會繼續: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需要土地財政償還負債,國家需要房地產利好數據托住預期,居民因為資產保值需要房價堅挺;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企業巨大的負債敞口和斷崖式的融資能力,以及與鋼鐵、剝離、家具等行業的聯動性衰退!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口收入結構呈K型分化、企業規模化集中等因素,疊加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流動性分配導向問題,從而導致房地產行業出現了這種特點!
高盛預警
2025 年 1-6 月,上海、杭州、成都等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核心地塊土拍溢價率顯著回升,部分地塊溢價率平均超過 15%,最高溢價超60%。這一現象源于頭部房企對核心城市長期價值的認可(日本模式):人口持續流入、產業集聚效應及基礎設施完善性,使得核心地塊成為昂貴的“富人區避險資產”,并拉高了平均數據,目前上海、杭州、廣州都呈現出了這個特點!
另一方面,TOP100 房企 1-6 月銷售額同比下降 11.8%,6 月單月降幅擴大至 18.5%。二三線城市成為下跌主力,部分城市庫存去化周期超過 24 個月。中部省會城市鄭州新房庫存達 12 萬套,去化周期較 2024 年延長 6 個月,價格同比下跌 8%。這種分化源于人口外流、產業基礎薄弱及投資性需求退潮,導致市場供需失衡。
而且,盡管央行降準釋放 1 萬億元流動性、5 年期 LPR 降至 3.5%,但政策紅利主要流向核心城市。以深圳為例,上半年新房成交同比增長 38.3%,這表明當前政策對需求的刺激作用受制于城市能級差異,難以形成全國性回暖。而且,1萬億對于房地產行業杯水車薪,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房庫存金額高達93萬億元,相當于GDP總量的70%,房地產行業負債總額攀升至59萬億元!
而2024年雖然人口出生率出現50萬的小幅回升,但全年總人口仍減少超百萬,疊加結婚登記量同比下降20.5%。剛性需求持續收縮,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首次購房者平均年齡從2018年的29歲推遲至2024年的34歲。
LPR利率
在這種背景下,頭部房企采取 “收縮戰線、聚焦高能級城市” 策略!2025 年 1-6 月,TOP10 房企在一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達 62%,較 2024 年提升 15 個百分點。這種策略既出于對核心城市抗周期能力的判斷,也源于對三四線城市項目爛尾風險的規避。
而土地出讓收入仍是地方財政重要來源,2025 年 1-5 月全國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 12%,但核心城市通過優質地塊供應維持土地市場熱度。例如,北京市上半年推出 12 宗核心區地塊,全部以溢價成交,土地出讓金同比增長 5%。這種 “以價補量” 策略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同時,也推高了核心城市土地成本。
同時,由于擔心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居民購房決策更趨謹慎。2025 年上半年,全國住房貸款審批通過率同比下降 8 個百分點,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15% 的城市中,實際首付比例普遍高于政策下限。與此同時,改善型需求向核心城市集中,以上海為例,內環內高端項目去化率達 70%,而外環外剛需盤去化率不足 40%。
因此,國際投行高盛年初最新報告稱:預測到2025年底前,中國房價可能從2024年均價水平再跌20%-25%,相當于回到2015-2016年的價格水平!
高盛預測對比
房地產的萎靡也影響了其他行業,以鋼鐵為例:
房地產占鋼鐵下游需求的 40% 以上,1-6 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 10.7%,直接導致鋼鐵行業 PMI 連續兩個月低于榮枯線,6 月 PMI 降至 45.9%。鋼鐵價格低位震蕩,螺紋鋼價格較 2024 年高點下跌 18%,鋼廠庫存同比增加 25%。這種供需失衡進一步擠壓鋼鐵企業利潤!
而地產的銷售回款放緩疊加融資渠道收窄,導致了房企流動性壓力加劇,也影響了向供應商付款節奏。2025 年上半年,港龍中國、雅居樂等房企先后曝出債務違約,民營房企發債規模同比下降 58%,央國企發債占比升至 92%。部分房企被迫以 “以價換量” 回籠資金,物業等業主維權事件屢見不鮮!
對此,政府雖然已經建立了地產再融資措施,比如 “地產白名單” 政策為 1247 個項目提供 1554 億元貸款,但政策落地效果有限,且比例極少,金額也很小,這種資金封閉監管導致項目回款難以反哺集團流動性,依然無法解決違約問題。與此同時,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升至 0.85%,較 2024 年上升 0.1 個百分點,部分中小銀行房地產相關不良率超過 2%,開始向國際警戒線逼近。
從未來看,我國核心城市與非核心城市的 “馬太效應” 將進一步凸顯。預計 2025 年下半年,一線城市房價將企穩回升,而三四線城市價格調整幅度可能擴大至 10%-15%。人口凈流入城市(如杭州、成都)的優質地塊仍將保持溢價,而人口流出城市土地流拍率可能超過 30%。
同時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全國所有行業都是這個特征),TOP10 房企市場份額預計從 2024 年的 45% 升至 2025 年的 52%。中小房企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部分企業將轉向代建、城市更新等輕資產模式,相應的物業行業也將迎來重大改變,預計現有的包干制,將逐步轉為:酬金制和信托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