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則新聞把我看笑了,6月26日《海峽都市報》報道了福州金山融信大衛城業委會和物業私簽保密協議的事,約定三年不換物業,不降物業費。這下小區業主真是氣壞了,自己親手選出的業委會,結果變成了引狼入室。
今年以來,福州市住建局和各鎮街、社區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是推進住宅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市住建局在3月份發出《致全市住宅小區業主的一封信》,呼吁各住宅小區積極組建業委會。而且近期還推出一項重大舉措,即可以在“e福州”平臺試點線上投票,這樣可以節省人工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應該說成立業委會對加強小區管理和基層治理的確有很大幫助,只要業委會成員是正直的人,就能和物業公司相互制衡,維護業主合法權益。但要遇上那種能把業主“賣了”的業委會,就要小心你們的公共維修資金,這段時間因為業委會籌備組和候選人問題已經引發不少爭議。
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們看到電視新聞上經常報道此類事件,讓小區業主感到不滿主要是成立業委會沒有通知到位,沒有給他們留足申請時間,籌備組成員也不知是怎么選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業主帶著記者挨家挨戶去敲門,結果發現房屋長期空置,所謂的“候選人”根本不住在這里。
此類現象正是前些年樓市最后的巔峰遺留問題的縮影,那些新樓盤有很高的投資占比,偏低的入住率,接盤俠手里的房子都等于半放棄,怎么能指望他們管理自己根本不在乎的東西?
所以,成立業委會這項工作推進到現在有成績,但也凸顯出不少問題。不過這正是一座城市及其市民需要去適應的新時代、新形勢,尤其2016年以來福州市區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造,無數村民搬進樓房。從城中村的農民變成社區居民,身份轉變之后生活習慣也應相應改變,在成立業委會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需要慢慢解決。
此外,6月23日福建電視臺報道的一件事讓我感到難以理解,這回因為成立業委會的事找電視臺投訴的是一個叫做萬科云城的樓盤。他們投訴的原因是該樓盤有近四千戶業主,只給五天時間沒法找人投票。
現實中這樓盤入住率不到七成,有很多是外地業主,他們紛紛表示沒法來回跑,想讓屬地社區同意進行線上投票。目前福州已有世歐瀾山、萬科金融港等樓盤采用這種“e福州”線上投票方式。但住建局文件說得清清楚楚,是推進“住宅小區”成立業委會,而萬科金融港、萬科云城是辦公樓。
我有點搞不明白,社區街道是否了解自己管轄范圍內這些樓盤的房屋性質呢?盡管有人一口一個“小區”,但哪怕是外地人,一看建筑外觀就知道這些樓棟壓根不是住宅性質。目前住宅小區成立業委會都還沒搞清楚,為什么要去管辦公樓?
萬科金融港地段還算不錯,入住率也比較可觀,即使業主自住不到10%,絕大部分也會拿去出租,平時很有人氣。至于萬科云城,當年買房的大部分是投資客,如今大量空房扔在那里,既沒人住也沒人租,事實上已被拋棄。
今年三江口的住宅也就一平六七千而已,即便這么便宜,想要成交依然不易,換成辦公房一平六千根本賣不出去。試問,像這種純投資性質的樓盤,壓根沒有多少業主在意的樓盤,有什么必要去成立業委會?當地社區本沒必要去蹚這渾水,先把住宅小區搞好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