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之地,華夏腹心,襟山帶河,氣象萬千。當 “甘肅” 二字自唇齒間輕吐,仿若開啟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無數瑰麗的圖景、動人的故事,裹挾著千年的歷史風云與天地的造化神奇,如黃河之水奔涌而來,在心頭激蕩起層層漣漪,令人沉醉,令人神往。
佛窟秘境,千年神韻
敦煌莫高窟,恰似瀚海沙原中高懸的皎月,又如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散發著永恒的光芒。它靜臥于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之上,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的營建,凝聚著無數匠人的心血與智慧,承載著千年的文明與信仰。
遠望莫高窟,那層層疊疊的洞窟宛如蜂巢般鑲嵌在崖壁之上,在歲月的侵蝕下,雖略顯滄桑,卻更添古樸厚重之感。踏入洞窟,仿若穿越時空隧道,進入了一個色彩斑斕、如夢如幻的藝術殿堂。四壁之上,壁畫綿延不絕,仿佛一幅幅流動的畫卷,向世人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畫師們以如椽巨筆,蘸取世間最絢麗的色彩,勾勒出佛教的浩瀚宇宙。那飛天神女,身姿輕盈曼妙,衣帶飄飄若仙,或手持樂器,奏響天籟之音;或撒下漫天花瓣,傳遞著祥和與美好。她們仿佛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縛,在壁間自由翱翔,將人們的思緒帶向那遙遠而神秘的佛國世界。
洞窟中的佛像,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尊尊佛像,或莊嚴肅穆,寶相莊嚴,盡顯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或慈眉善目,笑意盈盈,給予世人無盡的溫暖與慰藉。那精美的雕刻工藝,將佛像的每一處細節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衣褶的紋理、面部的表情,無不展現出匠人們的精湛技藝和對佛教的虔誠之心。站在佛像前,時光仿佛靜止,心靈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凈化與升華,讓人不禁感嘆古人藝術創造力的偉大。
莫高窟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文明交流的見證。在絲綢之路上,它如同一座燈塔,吸引著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這里匯聚了中原文化的典雅、西域文化的奔放、印度文化的神秘,各種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那些精美的壁畫和佛像,既是宗教信仰的體現,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晶,它們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國開放包容的胸懷和兼收并蓄的智慧。
丹霞奇觀,大地調色盤
張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饋贈給甘肅的又一絕美畫卷,宛如一幅氣勢恢宏的天然油畫,在廣袤的大地上徐徐展開。這里的山巒,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的色彩,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色彩相互交織,層層疊疊,在陽光的照耀下,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美得令人窒息。
遠遠望去,那連綿起伏的山丘,猶如大地的脊梁,在天地間蜿蜒伸展。每一座山丘都像是一位獨特的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色彩的魅力。有的山丘,紅色為主色調,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熾熱而奔放,仿佛能點燃人們心中的激情;有的山丘,黃色與綠色相互交錯,宛如一片金色的麥田中點綴著翠綠的生機,給人以希望與活力;還有的山丘,多種色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條紋,如同仙女遺落人間的彩帶,飄逸而靈動。
沿著山間的棧道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腳下的土地,因富含不同的礦物質而呈現出各異的色彩,與周圍的山巒相映成趣。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泥土的芬芳,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質樸與純真。登上觀景臺,極目遠眺,七彩丹霞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那廣袤無垠的丹霞地貌,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顯雄渾壯闊。遠處的山巒,在陽光的照射下,明暗交錯,立體感十足,仿佛一幅幅立體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當夕陽西下,七彩丹霞更是美得如詩如畫。落日的余暉灑在山丘上,為它們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原本絢麗的色彩變得更加柔和而迷人。紅色的山丘在夕陽的映照下,如同一座座燃燒的火山,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氣息;黃色的山丘則變得金光閃閃,仿佛鋪滿了黃金;綠色的山丘在金色的背景下,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天空中,晚霞絢爛多彩,與地面的丹霞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天地畫卷。此時,整個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隴原美食,舌尖上的盛宴
甘肅的美食,如同隴原大地上的璀璨星辰,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每一道美食都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讓人在品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甘肅人民的熱情與豪爽。
說起甘肅美食,首屈一指的當屬蘭州拉面。這一碗看似普通的面條,卻蘊含著無盡的美味與匠心。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蘭州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拉面館便開始忙碌起來。師傅們熟練地揉面、摔面、拉面,那一團團柔軟的面團在他們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經過反復的拉伸,變成了一根根細長勁道的面條。煮面時,師傅們精準地掌握著火候和時間,確保每一根面條都煮得恰到好處,既不會太軟,也不會太硬。煮好的面條撈入碗中,澆上鮮香濃郁的牛肉湯,這湯是用牛骨、牛肉和多種香料精心熬制而成,香氣四溢,醇厚鮮美。再放上幾片薄如蟬翼的牛肉,撒上翠綠的香菜和蔥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蘭州拉面便呈現在眼前。
輕輕挑起一筷子面條,送入口中,面條的勁道與牛肉湯的鮮美瞬間在舌尖綻放,讓人回味無窮。那牛肉,鮮嫩多汁,入口即化;香菜和蔥花的清香,為整碗面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一碗蘭州拉面,不僅是一頓美味的早餐,更是蘭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蘭州人的鄉愁與記憶,也吸引著無數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除了蘭州拉面,甘肅還有許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饃,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濃郁的風味聞名遐邇。將饃饃掰成小塊,放入鮮美的羊肉湯中煮熟,再加入羊肉、粉絲等食材,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便新鮮出爐。吃的時候,搭配上辣椒醬和糖蒜,味道更是別具一格。那羊肉的鮮嫩、饃饃的筋道、湯汁的濃郁,相互交融,在口中奏響了一曲美味的樂章。
釀皮子也是甘肅的經典美食之一。晶瑩剔透的釀皮子,口感爽滑有韌性,澆上辣椒油、醋、蒜泥等調料,再配上黃瓜絲、豆芽等蔬菜,色彩鮮艷,味道酸辣可口。每一口釀皮子,都能讓人感受到甘肅美食的獨特魅力,仿佛置身于熱鬧的夜市,享受著美食帶來的愉悅。
歷史長卷,絲路華章
甘肅,是一本厚重的歷史典籍,翻開它,便能看到千年的歷史風云在眼前徐徐展開。古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宛如一條璀璨的絲帶,從甘肅蜿蜒穿過,為這片土地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瑰寶。
張掖馬蹄寺,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始建于東晉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這里既有氣勢恢宏的石窟藝術,又有秀麗迷人的自然風光。踏入馬蹄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陡峭的山崖上密密麻麻的洞窟,仿佛是仙人在山崖上鑿出的居所。沿著狹窄的石階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驚喜。洞窟內,精美的壁畫和佛像保存完好,展現出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對佛教的虔誠之心。站在山頂,俯瞰四周,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景色美不勝收。那山間的溪流潺潺流淌,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為馬蹄寺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武威雷臺漢墓,因出土了中國旅游標志 “馬踏飛燕” 而聞名于世。這座漢代的墓葬,猶如一座地下寶庫,蘊藏著無數珍貴的文物。當考古人員打開雷臺漢墓的那一刻,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漢代的大門。墓中出土的銅車馬儀仗俑,陣容龐大,氣勢恢宏,生動地再現了漢代貴族出行的場景。那 “馬踏飛燕” 青銅雕塑,造型精美,構思巧妙,一匹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三足騰空,一足踏飛燕,不僅展現了漢代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更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杰出代表。
在絲綢之路上,甘肅不僅是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樞紐。這里曾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他們帶來了各自的文化、藝術、宗教和科技,在這片土地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佛教從這里傳入中國,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文化;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也在這里傳播,豐富了中國的藝術寶庫。同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也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方,讓世界了解了中國的燦爛文化和精湛工藝。
甘肅這片神奇的土地,還孕育了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飛將軍李廣,他的英勇事跡流傳千古。“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生動地描繪了李廣的驍勇善戰和保家衛國的決心。他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余次,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守護著邊疆的安寧,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象征。還有趙充國,他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以善于用兵和屯田戍邊而聞名。他提出的 “寓兵于農,耕戰結合” 的策略,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軍隊的糧食供應問題,還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甘肅,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它的自然景觀令人陶醉,人文歷史令人震撼,美食文化令人垂涎。它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蘊藏著無盡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探尋、去發現。無論是那神秘的敦煌莫高窟,還是那絢麗的張掖七彩丹霞;無論是那美味的蘭州拉面,還是那悠久的絲路文化,都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領略它的風采,感受它的魅力。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歷史與現代交織,自然與人文輝映,共同譜寫著一曲壯麗的隴原之歌。
#換個角度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