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清代京城,皇宮大內。
道光皇帝身著一件略顯陳舊的龍袍,龍袍上有一塊明顯的補丁。他坐在御書房的龍椅上,凝神看著桌上的奏折,心里想著國家的財政狀況。
這時,身邊的年輕太監小李子小心翼翼地端來熱茶,輕聲說道:“皇上,您喝點茶潤潤喉吧。”
道光皇帝接過茶,抿了一口,說:“小李子啊,朕這黃袍上的補丁,你可要縫得仔細點,莫要浪費了料子。”小李子趕忙點頭哈腰:“皇上放心,奴才一定按照您的吩咐,珍惜一針一線,一點都不浪費。”這是龍袍上要打第二個補丁了。
過了幾日,到了祭拜祖先的日子。皇宮內一片忙碌,太監宮女來來往往地準備著祭祀用品。
按照慣例,皇帝應該乘坐轎子前往祖廟。可是道光皇帝卻擺了擺手,對侍從們說:“朕今日步行前往祖廟,這轎就不必備了,一來節省人力,二來也算是朕的一點心意。”侍從們面面相覷,但也不敢違抗圣意。
于是,道光皇帝便在眾人的簇擁下,徒步向祖廟走去。
路上,道光看著皇宮內外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粱一粟、一絲一縷,心中默默想著:“朕身為一國之主,理當以身作則,這樹節儉之風必須從朕做起。”
又到了皇后的生辰。以往每逢皇后生辰,皇宮內都是大肆操辦,張燈結彩,熱鬧一番。可是這次,道光皇帝只是吩咐御膳房準備北京打鹵面來宴請大臣們。
文武大臣們紛紛歡天喜地前來賀壽,當平時幾乎餐餐不離山珍海味的他們看到桌上只有簡單的打鹵面時,個個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一位大臣忍不住小聲對旁邊的人說:“這皇后生辰,怎么如此寒酸?”
另一位大臣則輕聲回答:“皇上崇尚節儉,咱們可莫要多言。”
這時,道光皇帝站起身來,對前來祝壽的大臣們說道:“各位愛卿,朕知道今日是皇后生辰,但朕以為,這宴飲不必鋪張浪費。朕的子民還在為溫飽辛勤勞作,朕怎能獨自奢靡?這打鹵面雖尋常、簡單,卻也美味可口,眾愛卿且嘗嘗。”大臣們聽了,紛紛點頭稱是,端起碗開始吃面。
道光皇帝的飲食向來非常簡單,每餐只有四菜一湯。御膳房的大廚們起初還很不適應,總是想著法子給皇上做點精致的菜肴,可每次都被道光皇帝拒絕。有一次,大廚做了一道稍微豐盛些的菜,道光皇帝看到后,有些不悅地問:“這道菜為何如此復雜?朕不是說過只需簡單的四菜一湯即可嗎?”大廚嚇得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說:“皇上,奴才想著皇上日夜操勞,想給皇上補補身子。”道光皇帝揮了揮手說:“朕不需要這些,朕與子民同甘共苦,這簡單的飯菜就夠了。”
在道光皇帝的要求下,后宮的妃嬪們也過著簡樸的生活。皇后的宮殿內,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皇后坐在銅鏡前,看著自己樸素的衣裳,心中雖有一絲失落,但也理解皇上的用心。他身邊的宮女小紅輕聲說:“娘娘,您看您這衣裳都舊了,也不換一件新的。”皇后嘆了口氣說:“皇上倡導節儉,本宮理當支持,怎能違背?這衣裳雖舊,卻還能穿,不必再做新的。”
可道光皇帝沒想到,皇宮內節儉已漸成風氣,皇宮之外的京城街頭卻是另一番景象。達官貴人們依舊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穿著綾羅綢緞,坐著華麗的馬車,出入各種高檔的酒樓茶館和風月場所。
有一天,道光皇帝微服出巡,他走在京城的大街上,看到街邊的百姓衣衫襤褸,面有菜色。他心中一陣難過,更加堅定了自己節儉治國的決心。
這時,一個小乞丐跑到他面前,伸出臟兮兮的手討錢。道光皇帝從袖子里掏出幾個銅板,遞給小乞丐。小乞丐驚訝地看著他,說道:“大爺,您看起來不像有錢人,怎么還這么好心?”道光皇帝微微一笑說:“朕雖不富裕,但比你還是強多了。”
回到皇宮后,道光皇帝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和皇宮內的所有人節儉度日。他深知,自己的節儉雖然不能立刻改變國家內憂外患的困境,但卻能為臣民樹立一個榜樣,有助于良好官風民風的形成。
【作者簡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縣文旅廣體局退休干部,文學、文史愛好者,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小有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