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譜系中,有一類建筑專門為皇帝祭天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所用,稱為“明堂”。目前,我國僅存一例“明堂”建筑就是北京天壇的祈年殿。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天壇初建,仿照南京天地壇合祭規(guī)模,名為“天地壇”,為合祀天、地的場所。 明嘉靖九年(1530年),實(shí)行天地分開祭祀(原因是大禮儀之爭),在大祀 殿南面修建圜丘壇用于祭天,并改名天壇。之后歷經(jīng)多次改建與擴(kuò)建,如增建崇雩壇、拆除崇雩壇、改建大享殿為祈年殿等。清乾隆年間,進(jìn)行了多項(xiàng)修繕和改建工程,如修建回音壁等。1918年,天壇正式改名為天壇公園并對游客開放。
今天分享一組1930年代的天壇老照片,由赫達(dá)·莫里遜拍攝。
天壇昭享門,即天壇南門。 綠琉璃瓦單檐歇山頂,中開三道拱門。
遠(yuǎn)望天壇祈年殿。
從祈谷壇圍墻外望祈年殿。
從成貞門外遠(yuǎn)望,丹陛橋盡頭是南磚門和祈年門,后為祈年殿。
天壇祈年門外丹陛橋,左右可見東西配殿。
天壇祈年門外三拱券門外中券北望,可見祈年門與祈年殿。
走進(jìn)天壇祈年門外三拱券門,從中券北望,可見祈年門與祈年殿。
祈年殿和三層壇全景。
從祈年門內(nèi)望祈年殿。
天壇祈年殿,由祈谷壇西三孔拱券門向東拍攝。
天壇祈年殿北面,三層壇上雜草叢生,缺少足夠的養(yǎng)護(hù)。
天壇祈年殿 前丹陛,每層都有丹陛石,如今,這些丹陛石已經(jīng)不見了。
天壇祈年殿三層壇上漢白玉云紋望柱。
天壇祈年殿前丹陛最上層雕的雙龍山海圖案。
天壇祈年殿前丹陛第二層雕的雙鳳山海圖案。
祈年殿下斗栱,枋上繪有龍鳳和璽彩畫。
天壇祈年殿。祈年殿匾額原本有漢滿兩種文字。1936年10月,經(jīng)北京市府同意,在修繕天壇過程中去除了滿文,僅余三個漢字。
祈年殿中紅漆金柱上的蓮花彩繪。
祈年殿內(nèi),正前方設(shè)有石須彌座,寬大的須彌座正中為香案,后有楠木雕金龍屏風(fēng)。石須彌座周邊有朱欄環(huán)護(hù)。
天壇祈年殿內(nèi)的梁架和金柱。
天壇祈年殿內(nèi)落井斗栱細(xì)節(jié)。
天壇祈年殿門窗,裙板上用如意紋飾。
祈年殿一扇門細(xì)節(jié),格子窗欞和金屬裝飾。
天壇祈年殿東,歇山式綠琉璃瓦頂三孔拱券門,即祈谷壇東門。
天壇祈年門和祈年殿西配殿。西配殿為歇山式藍(lán)琉璃瓦頂,九間通脊連房。
天壇祈年門梁架和彩畫。
天壇祈年殿藻井。藻井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
天壇祈年門北面,五開間廡殿頂藍(lán)琉璃瓦頂。
祈年門為祈谷壇儀門,坐落于祈年殿南,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少量的明代建筑遺存之一,初稱大祀門,后改為大享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經(jīng)乾隆皇帝欽定為祈年門。祈年門單檐廡殿頂,面闊五間,進(jìn)深三間的祈年門,上覆藍(lán)色琉璃瓦,下承漢白玉石臺基。
天壇一處建筑檐角,可能是祈年壇東西門。
天壇祈年殿西配殿北山墻,歇山式藍(lán)琉璃瓦頂。
從祈年門望向丹陛橋北端的南 磚門。
天壇圜丘燔柴爐、燎爐。燔柴爐是舉行燔柴禮時焚燒供品的地方,圓形爐子由綠色琉璃制成。爐膛下部嵌有網(wǎng)格狀鐵骨,便于清除灰燼。燔柴爐東西南三個方向各有七級臺階,與爐頂齊平,方便投放供品。
天壇圜丘燎爐。燎爐生鐵鑄造、鏤空六足,是專門用來焚燒祭天時配位前供奉供品的爐子。
通往皇乾殿的大門。
通往皇乾殿的大門細(xì)節(jié),鋪首和門釘。
祈年殿三層壇的中層和上層漢白玉欄桿。
祈年殿北面的皇乾殿及 三座門。 皇乾殿是專為平時供奉 祈谷壇祭祀正位 “皇天上帝”和 配位 皇帝列祖列宗神板的殿宇。
皇乾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 年),初名天庫;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命名皇乾殿;清乾隆時又改覆藍(lán)瓦。現(xiàn)為五間廡殿頂,上覆藍(lán)色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臺基座,殿前設(shè)月臺,月臺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級。
天壇屋頂瓦片細(xì)節(jié),龍紋勾頭和滴水。
天壇祈年殿北面,由皇乾殿三座門內(nèi)向南拍攝。
天壇皇穹 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年),最初為重檐圓形建筑,名 “泰神殿”,是圜丘壇的正殿,用于存放圜丘壇祭天大典所供的神牌。嘉靖十七年(1538 年)改名為 “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改建為今式,將皇穹宇正殿重檐改為單檐,殿內(nèi)地面易為青石環(huán)砌,寶頂改為黃銅貼真金葉九層的鎏金寶頂。
天壇皇穹宇門前丹陛,下有丹陛石,上有四個小石獅。
天壇皇穹宇內(nèi)的皇天上帝牌位。
天壇皇穹宇藻井。
天壇皇穹宇門前小石獅和回音壁三座門。
天壇皇穹宇西配殿。
天壇皇乾殿三座門西側(cè)墻結(jié)構(gòu)細(xì)部。
天壇祈谷壇門檐角,歇山頂。
皇穹宇,回音壁大門(拱券式三座門)外側(cè)。
天壇圜丘欞星門。
天壇圜丘西南側(cè)的望燈桿石。1934年,民初的望燈桿被風(fēng)吹折。
天壇圜丘北側(cè)的三足鼎。
天壇圜丘壇三足鼎。
天壇圜丘壇。遠(yuǎn)處可見燔柴爐和燎爐。
最后,附一張1946年的天壇航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