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喀什, 2025 環 塔拉力賽的終點。
當最后一輛賽車沖過 收車臺 , 當香檳灑向歡呼的人群, 漫天黃沙重新歸于寧靜,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這片曾經見證無數英雄與夢想的土地上,四個男人坐在各自的坦克 賽 車旁,遠山如黛 。 李鵬玉、姚衛強、梁鈺祥、喬旭 , 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在剛剛結束的 2025 環塔拉力賽中,他們共同書寫了一個關于 鐵漢柔情 的故事。
改裝 店老板 的冠軍夢
在 店 里 的舉升機下 ,李鵬玉曾經無數次為別人的賽車夢想服務。他熟悉每一個零件的脾氣,了解每一處改裝的意義,十幾年的改裝經驗讓他對車輛有著近乎本能的理解,但 他 在接到坦克車隊邀請 參加 2025 環塔拉力賽的 那個夜晚,他卻問出了那個埋藏在心底許久的問題:
" 第一次去跑環塔這種頂級比賽,我,行嗎 ?”
鏡子里的男人,有著改裝師傅特有的粗糙雙手和專注眼神,但此刻卻透露出少見的不安。
" 我知道環塔是他這么多年的夢想,現在夢圓了,我們比誰都高興。 " 賽后, 李鵬玉的妻子 , 在采訪中說出了 幾乎是所有 賽車手家屬的心聲 。
但是在賽前,沒人知道在 4500 公里的環塔之旅中會發生什么, 地表溫度近 70 度,戈壁,沙海,破碎的河床,完全未知的路況, 隨 時可能出現的機械故障,以及可能改變一切的意外。
" 上環塔,說不緊張是假的。但當你真正握住方向盤,代表坦克車隊出征的那一刻,你得對得起這份信任。 " 多年的改裝經驗 讓李鵬玉堅信 ,賽場才是改裝最好的老師。 “ 這次上環塔,也是為了跟自己較勁,為了驗證自己這十多年的改裝經驗,這次要狠狠拼一把。 ”
勝利難得,但困難總是不期而遇。比賽剛剛開始的第二 賽段 ,一次飛來橫禍 幾乎毀掉了他的環塔首秀 。一輛 T1 組別的賽車,在翻越沙丘時,重重的撞向了他的右前側 。當 事故發生的 那一瞬間,李鵬玉的第一反應是: " 完了 , 這趟算是交代了 。 " 但改裝師的職業本能很快占了上風,他開始檢查車輛損傷 ,用盡手邊能利用的一切—— 就連 廢棄的易拉罐,也被他妙手改造成為修理管路的工具。
" 坦克 400 的底子硬 ,骨架沒事,靠電機也能把它開回去! " 臨場判斷,堅持不懈, 當他在沙漠中說出這句話時,他已經完成了從幕后到臺前的完美跨越。這不是運氣,而是十幾年專業積累的厚積薄發。
十余天鏖戰,黃沙漫漫。
我,行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由兩座賽段冠軍給出。
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 ,車隊的 兄弟們都在慶祝 ,而 李鵬玉腦子里 卻是 一片空白。 面對熱汗與熱淚的交織,他也 終于能說 一句 : “結 束了,可以回家了。 "
“ 對我跟孩子們來說,你平平安安地坐在這兒,才是我們一家人最大的圓滿。 ” 李鵬玉的妻子 說道。
這句話里包含著復雜的情感:理解、支持、擔憂、無奈 …… 李 鵬玉深深明白這一點。 每次開賽前和完賽后,他總會接到一個來自烏海的電話,那是他的愛人和孩子撥來的關心與鼓舞。環塔比賽直播間里 2 18 號車的身影 ,成了妻子和孩子的最大期待。
當孩子拿著他的獎牌玩耍時,當他擁抱家人時,當孩子對著鏡頭喊出 " 爸爸加油,坦克加油 " 時,李鵬玉找到了人生的最佳平衡點。他 心懷的不 僅是一個車手 、 丈夫和父親 的愛,更是一份復雜的、男人的鐵漢柔情。
“一個人也許走的更快,但一群人一定走的更遠。”
在烏蘭布和沙漠的晨光里,姚衛強 俯 下身抓起一把細沙,指縫間流逝的沙粒如同他過去十年的救援時光。作為越野圈聞名的 “姚隊”, 他對講機里總是傳來 沙漠里 陷車者 的求助 ,那句 “ 原地待著,我們馬上到 ” 曾讓無數絕望的車手重燃希望。但在 202 5 年環塔賽場,這位總是扮演 “ 拯救者 ” 的車手, 卻 站在了領獎臺的中央 —— 他 駕駛坦克 300Hi4-T 勇 奪 T2.E 組別 第一名 ,三次 獲得 賽段 桂冠 , 并最終助力長城坦克車隊斬獲新能源量產組的總冠軍,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帶著“網紅”頭銜的越野人的蛻變 。
“網紅”這個詞既是流量,也有反噬。 姚衛強的越野圈網紅身份,曾經讓一些人質疑他的專業能力 ,說他“作秀”。
而作為長城 坦克 車隊的車手,他在整個環塔比賽的前半程也只有一個第一,更有甚者,不斷攻擊他的技術水平徒有其表,說他是運氣。
所謂競技體育,成績代表一切。而恰巧這位“冠軍”,最不在乎的就是成績。
從 SS1 溫宿大峽谷 賽段 到 SS4 和田河 賽段,他場均施救一次,從上百萬的 T1 組別的改裝“大四驅”,到異常艱苦的 UTV 組別,他只要看見需要救援的情況就出手,幾乎不曾猶豫。
“救援就是越野人的本能。 ” 姚衛強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越野精神的真諦。
而環塔極端的路況下,救援不僅是影響自己的比賽節奏,更有可能把自己的車輛拖壞。分秒必爭的賽道里,人的精神狀態和車輛的質量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和日常出車救援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
“其實網紅這個詞吧,更像是我和車友們聯結的一個意外收獲。”姚衛強曾在賽前就說到,“大家都是看我的救援視頻才關注的我,也許是救援,才讓我結識了更多的朋友和愛好者,讓我沙漠救援這條路,走的更順暢一些。”
面對成績和救援初心的天平,他甚至要在比賽途中發一條視頻來闡述他救援的原則,來平息各種非議和評論。
“我沒動搖過,因為我熱愛這片沙漠。”
作為坦克學院沙漠學院的院長,姚衛強 一直堅持不懈的 用自己的實戰經驗培養更多的越野人才。他不僅教授駕駛技巧,更傳遞越野精神。在他的理念中,真正的越野人不僅要有 “鐵漢”般 征服困難的勇氣,更要有幫助 他人的“柔情” 。 他常說一句話,一個人也許走的更快,但一群人一定走的更遠。 他 也 深知,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會讓更多人對越野運動產生信心,讓更多人愿意走進沙漠,感受越野的魅力。
71 歲的無齡感傳奇
"71 歲還折騰,滑板 OG ! " 當同齡人在茶館里打麻將時,梁鈺祥卻在公園里展示著他的滑板技巧。這種反差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更是人生態度的根本差異。
梁鈺祥的 " 硬核退休生活 " 包括滑板、健身、漂移、動力傘、環塔拉力賽 ...... 這些在年輕人看來都頗具挑戰性的運動,對他來說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 " 無齡感人生 " ,什么叫 " 年齡只是數字
2006 年, 52 歲的梁鈺祥自駕歐洲時因胃疼頓悟: " 人生苦短,為什么不做自己喜歡的事? " 從那一刻起,他開始了自己的 " 第二人生 " 。健身、滑板、賽車、學英語 ...... 每一項新的嘗試,都讓他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而 十屆環塔 ,帶來的也是“鐵漢柔情”的 終極浪漫 。
梁鈺祥家中懸掛著十年來的環塔號碼牌,每一塊號碼牌都代表著一段傳奇經歷。作為達喀爾中國最 年長的完賽車手,作為環塔拉力賽的 " 活化石 " ,他見證了 環塔在十年跨度期間,中 國越野運動的發展歷程,也用自己的堅持詮釋了什么叫 " 把熱愛跑(參數丨 2025 年的環塔對梁鈺祥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 這是他第一次駕駛新能源量產車參賽。當 71 歲的他坐進坦克 500 Hi4-Z 的駕駛席時,他不僅代表著個人的突破,更代表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 快是技術, ' 慢 ' 是智慧。 " 這是梁鈺祥多年來參加環塔的心得體會。他深知,在惡劣的比賽環境中,盲目求快往往會帶來危險,而合理的節奏和策略才是完賽的關鍵。坦克 500 Hi4-Z 可靠性 ,為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容錯空間。 2025 環塔的成績,對于這位已經古稀之年的“鐵漢”顯然已經不是什么“大事情了”。在他的心中,探索的過程早就在更高的層面上超越了世俗的結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閱盡千山的大智慧? " 我和坦克有個十年的約定 ,八十歲再戰環塔! " 這不是玩笑話,而是梁鈺祥對未來的真實規劃。在他看來,人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車輛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兩者的結合 更 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團隊勝利高于個人榮耀 喬旭的辦公室里陳列著無數獎杯,每一座都見證著他 20 年越野生涯的輝煌。作為中國場地越野賽的王者,他本可以繼續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稱雄,但環塔拉力賽的挑戰讓他無法拒絕。 在 面對鏡頭 時, 這位冠軍卻依然顯得那么謙虛 。 “ 我開頭還行,拿了個賽段 第一 。但 我是老車手了 ,知道一 個賽段 說明不了太多。 ” 作為場地賽的王者,他深知環塔拉力賽與場地賽的巨大差異 —— 這里沒有熟悉的賽道,沒有可預測的路況 , 只 有茫茫戈壁的未 知挑戰。 喬旭 是 有著足夠的實力和經驗去爭奪個人榮譽 的 。在首個賽段,他就證明了自己的速度,奪得 T2.E 新能源量 產組 第一賽 段的第一名, 為坦克車隊實現了開門紅。但真正讓人敬佩的,是他在后續比賽中表現出的團隊精神。 “ 我看姚隊有機會超過去,能為 車隊拿更多 分。比起一個人贏,我更想團隊贏, 車 隊需要我做什么 , 我就做什么。 “ 喬旭毫不猶豫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車技, 保障了隊友的成績 。這一刻,個人榮耀讓位于團隊勝利,選擇證明了格局和胸懷。 " 賽道會辜負速度,但不會辜負堅持。 " 這句話在喬旭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環塔比賽中,他曾經歷過成績墊底的低谷,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 可能有人問,都這樣了,還跑個什么勁 ? 可既然在起點踩下了油 門, 哪有沒到終點就踩剎 車的 道理 ! 放棄 ? 不可能。 ” 而 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也恰是 中國越野人的 縮影。 喬旭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強者不是從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夠重新站起來,繼續戰斗。 作為坦克品牌的首批車主,喬旭擁有三款坦克車型。這種選擇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對產品力的深度認可。 " 不是所有的車,都能從公路,開進歷史。 " 喬旭選擇坦克,正是看重其 “ 民用即賽用 ” 的硬核產品力。 " 機械四驅帶前后鎖,電池抗造 " 這些技術細節在喬旭口中變成了實戰經驗的總結。他深知,在惡劣的比賽環境中,可靠性比一切都重要。坦克車型經受住了環塔拉力賽的嚴苛考驗,也贏得了這位 越野王的信任。 從場地越野賽冠軍到環塔新人,喬旭在不同的賽道上都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力。每一個新的挑戰都需要重新學習,重新適應,但這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沙海歸途處, 68 萬同行者 生活的越野圖騰 2025 環塔的 轟鳴遠去,但 我們記住了坦克這個名字 。 鐵漢柔情,是剛毅外表下的溫暖內核 ; 無路闖出路,則是深植于品牌血脈中的行動哲學。 堅韌 、擔當、突破、協作 —— 這四位車手在賽道上淬煉出的精神特質,并非孤立的存在 , 它們恰是坦克品牌深入骨髓的基因,經由 車輛的輪跡, 傳遞至每一位選擇駛向無垠人生的車主手中 。 這種精神共鳴, 也讓 坦克 品牌 從中國越野的拓荒者,迅速成長為匯聚超 68 萬同行者的越野 “ 領軍品牌 ” 。它承載的,不僅是縱橫國內山川湖海的履歷,更是駛向全球舞臺的自信。 2025 年的 上海車展,坦克重返四年前品牌獨立之地,以一場 技術 盛宴,向世界展示其進化的雄心與實力:震撼登場的 4.0T V8 發動機,標志著核心動力的巔峰突破;專為極限而生的坦克 300 虎克版,將越野能力推向新的高度;強調實用價值的 2025 坦克 300 柴油版,則拓展了新能源時代的多元解法。 用實力 講出了從 “ 中國制造 ” 向 “ 世界級越野品牌 ” 昂首邁進的鏗鏘宣言 。 四年光 陰,從黃浦江畔啟航,到承載全球超 68 萬用戶的信賴重返原點,坦克的初心未曾改變 —— 始終與用戶在一起,共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產品疆域的無止境拓展,到技術高地的持續領先,再到用戶體驗的不斷深化,攜手 無數坦克手 ,共同丈量中國越野的壯闊版圖 ,并 升華為一個品牌 、 一個群體共同書寫的時代敘事 —— 讓 “ 鐵漢柔情 ” 的精神豐碑,矗立于環塔的終點,融入生活的每段旅程;讓中國品牌的越野圖騰,在全球格局中,實現真正的價值突圍;讓一種由鋼鐵、勇氣、溫情與探索欲共同定義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大地上,也在世界視野中,拓界前行 , 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