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新青年
有態度 有溫度 有你有我
“我們村的年輕人”
在涼山這片熱土上,“我們村的年輕人”正以不同的方式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奮斗篇章。他們中,有的投身基層服務,有的扎根家鄉創業,有的助力鄉村振興,今天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布拖縣江郎和馬日色吉的故事。
鄉村新農人——江郎
?江郎,布拖縣特木里鎮依撒社區12支部書記、“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培養計劃省級人才庫成員。2023年成立四川省彝倫悠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打造中國彝族阿都文化館、紅色研學基地。為更好溯源古老的彝族文化及生活習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譜寫鄉村振興嶄新篇章,奎久古村落現有碉樓1座,土板房23間,原村委會改建民宿8間,新建條石房民宿3間,原彝族傳統生產物品等,是涼山州唯一原汁原味"保留了彝族傳統民居和生產生活方式的傳統村落。
通過彝族特色的傳統民居、基于豐富文化資源的造血下沉,整合周邊景區當地特色農產品等增強項目持續造血功能,實現從旅游拓展到紅色研學旅游、鄉村生態旅游、果園采摘旅游、節慶游、自駕游,電子商務、網紅打卡等推進彝族地區旅游的資源整合,展示了鄉村振興發展的美好圖景。
鄉村新農人——馬日色吉
?馬日色吉,布拖縣龍潭鎮金江村會計、“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培養計劃省級人才庫成員。現負責帶動布拖縣龍潭鎮金江村青花椒、野生蜂蜜產業,以強村增收為目標,依托金江村獨特的經緯度、地理環境、氣候和土壤,打造青花椒特色產業;以壯大村經濟產業為突破點,帶領村民采用野生中華蜜蜂家養,放置于海拔2500米的蜜蜂靠山間的野花采蜜,不為產量喂蜜蜂一滴糖,屬于純正的百花蜜。通過產業基地示范,逐步形成集體領辦、干部帶頭、村民參與、職業管理、技術分享、質量把控、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
來源 | 共青團布拖縣委
本期編輯 | 左左
一審一校 | 賴小小
二審二校 | 沈莉
三審三校 | 馬吉石子
微博 | @涼山共青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