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魏晉,筆法乃是秘傳,僅在師徒、家族之間教導,同時代的學者,尚且無法窺探,日本更不用說,正統筆法難以傳入,筋骨淺薄,氣韻不足,給人“東施效顰”之感,直到盛唐時期,才迎來轉折。
彼時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朝廷加強各國交流,日本派送“遣唐使”來朝,一方面個別學者,在此居住數年,四處拜師,獲得手把手的指導,繼承純正筆法,另一方面搜尋真跡,以重金購買,將其帶走。
雙管齊下的舉措,使得日本“書道”創立,整體水平提升,體系完備,筆法越來越精妙,甚至江戶、幕府末期,日本高手的實力,遠勝“趙董”等人,譬如卷菱湖,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卷菱湖,原姓池田,名大任,乃是“幕末三筆”之一,他出身貴族,條件優越,見過諸多的古人真跡,而且卷菱湖十分嚴謹,一生只看晉唐,用筆根正苗紅,極其純正,沒有絲毫刪減,或摻雜不良之氣。
這種水平和質量,完全符合啟功評價,曰:“日本書道,實傳東晉六朝以來真諦,蓋自墨跡熏習,不染刀痕蠟漬也”,卷菱湖最擅草書,熏陶墨跡之中,深得晉唐真諦,不受碑刻、拓本的影響,用筆極其生動。
不夸張的說,其水平不輸張旭、懷素,乃是近800年來,最得王羲之真傳的人,擔得起日本“草圣”之稱,況且除了實力高超,卷菱湖尚有真跡傳世。
《細草千字文》乃是最經典的一幅作品,內容浩瀚,技藝精善,采用細草書寫,相比常見草書,更顯駿健銳利、飛動瀟灑,筆鋒隨勢絞轉、衄錯。
時而側鋒,如游龍翻轉,瀟灑連綿,時而中鋒運行,勁力深入,似有鋼筋鐵骨,增強線條的質感,再搭配寬闊的體勢,給人磅礴、豪縱之感,品析意韻時,還有虛和、悠遠的氣息,實在變幻無窮,妙趣至極。
晉唐的草書范本,要么缺損,要么均是拓本,宋朝之后,筆法純正性降低,尤其“趙董”大量刪減,難得完備、正確的技巧,而這幅《細草千字文》,保存精善,墨色潤麗,字體完整、清晰。
不僅適合鉆研,觀察精微的細節變化,從中分析技巧,還能掌握最正統、最標準的草法,夯實基礎,掌握魏晉之妙,用筆沉著靈動,即便之后臨學拓本,也能依此對照,正確、快速的學會。
而今,我們對卷菱湖《細草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刻,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蝴蝶裝,裝裱精細,便于翻折,適合臨摹與查找,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
如此精善的范本,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所有字體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