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出汗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
天氣炎熱、運動之后或者情緒緊張時,我們的身體都會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維持體溫的穩定。
然而,當出汗量遠遠超出了正常的生理界限,就可能暗示著一種名為多汗癥的健康問題。
多汗癥的表現與分類
多汗癥主要表現為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
根據病因,它可以分為原發性多汗癥和繼發性多汗癥。
1
原發性多汗癥
原發性多汗癥往往具有家族遺傳傾向,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發病。
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與自主神經中樞調節障礙有關。
原發性多汗癥多發生在手掌、足底、腋窩和頭面部等特定部位,且是雙側對稱的。
原發性多汗癥的診斷標準
出汗過多6個月及以上;
出汗部位包括腋窩、手掌、腳底和面部;
出汗是雙側對稱的;
夜間出汗減少或無汗;
出汗發作持續至少7天;
個人年齡在25歲或以下;
有家族史;
出汗會影響日常生活活動。
2
繼發性多汗癥
繼發性多汗癥通常是由其他疾病、藥物副作用或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引起的。
許多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發繼發性多汗癥,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導致產熱增加,從而引起多汗。
甲亢患者除了出汗多之外,還可能伴有心慌、手抖、食欲亢進但體重減輕等癥狀。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時,也會出現多汗的情況,尤其是在夜間,可能會因低血糖反應而大量出汗。
另外,服用某些藥物,如退燒藥、抗抑郁藥等,也可能導致多汗作為藥物的不良反應出現。
多汗癥對生活的影響
1
身體健康隱患
長期大量出汗會導致身體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會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
脫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鈉、鉀等離子的失衡,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導致肌肉無力、心律失常等癥狀。
此外,多汗的部位由于長期處于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引發皮膚感染,如足癬、腋窩癬等,出現瘙癢、紅斑、脫屑等癥狀,嚴重影響皮膚健康。
2
心理健康負擔
多汗癥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
由于多汗帶來的種種不便和尷尬,患者可能會逐漸變得內向、孤僻,不愿參加社交活動。
由于擔心多汗癥狀被他人注意到,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在工作和學習中,多汗問題也可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
這種心理負擔又會反過來影響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形成惡性循環,使多汗癥狀更加嚴重。
診斷方法
診斷多汗癥需要綜合考慮癥狀表現、病史以及相關的檢查結果。
醫生會詳細詢問出汗的部位、程度、頻率、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家族史等情況。
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多汗的疾病。
治療手段
1
藥物治療
對于癥狀較輕的多汗癥患者,藥物治療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外用藥物如氯化鋁溶液等,可以通過收斂作用減少汗液分泌。
口服抗膽堿能藥物等,能夠抑制汗腺的分泌,但這類藥物可能會引起口干、視力模糊、排尿困難等副作用,使用時需要謹慎。
2
物理治療
離子導入療法是一種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它通過將電流作用于皮膚,使藥物離子滲透到皮膚內,從而達到抑制汗腺分泌的目的。
這種方法適用于局部多汗癥,尤其是手掌和足底多汗。
3
手術治療
對于癥狀嚴重的原發性多汗癥患者,手術治療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
交感神經切除術、射頻消融術、皮下吸脂術等臨床上均有應用。
但手術后可能會有并發癥,如代償性多汗,即手術后身體其他部位可能會出現出汗增多的情況,因此患者在手術前需充分了解手術的利弊。
日常應對與管理
1
生活習慣調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多汗癥患者非常重要。
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汗腺分泌,加重多汗癥狀。
同時,咖啡因和酒精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增加,因此要減少攝入。
穿著透氣性好、吸汗的衣物,選擇棉質或麻質的面料,有助于保持皮膚的干爽。
定期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也可以減少細菌和真菌滋生的機會。
2
心理調節
由于多汗癥與心理因素相互影響,患者需要學會進行心理調節。
可以通過參加心理咨詢、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等方式,緩解因多汗帶來的焦慮和壓力。
適當的運動,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對改善多汗癥狀也有一定的幫助。
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多汗癥,但如果出汗量異常且持續時間較長,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
早期發現并治療多汗癥,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能減少因多汗帶來的各種健康隱患。
參考文獻:
BRACKENRICH J, MEDEUS C F. Hyperhidrosis[EB/OL]. (2022-10-03) [2025-07-01].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59227/.
說明:文字原創,圖片由AI生成。
作者:郝學婧
責編:解陽楊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