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四年這個事,好像要變天了。
清華、復旦這些學校,搞出來一個叫“3+X”的彈性學制,本科最快3年就能走人。
這玩法是。。。3年先把基礎課念完,之后干嘛?自己選!想上班就上班,想接著往上讀也行,甚至休學去搞點自己的項目,都可以。
有人已經這么干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有個叫丁婧雯的,就是用3年把學分給刷滿了,畢業證提前到手,比她同學早一年進了社會。
其實這風早就吹起來了。
以前就有學校在悄悄試水“完全學分制”,什么意思?就是不管你讀幾年,只要學分湊夠了,就能畢業,時間不是死的。西北大學那個“四自選制”,專業、課程、老師、進度,學生自己定,徹底不搞大部隊“齊步走”那一套了。
現在這股風刮得更大了,直接對某些專業下手!
建筑學、風景園林這些專業,以前都是五年,現在昆明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還有十來所學校,齊刷刷把它們改成了四年制。
為什么改?
一個字,卷。
特別是建筑行業,前些年地產不景氣,對口工作不好找,壓力山大。早一年畢業,就能早一年去泡項目,攢經驗,這不香嗎?
還有個原因,現在讀研的人太多了,本科學位好像沒那么“值錢”了。很多人覺得本科四年有點拖沓,有調查說,65%的學生都認為有些課可以砍掉。
再說個實際的,少讀一年,能給普通家庭省下4萬到8萬的學費和生活費,這可是真金白銀!
這些改革,看著花里胡哨,其實路子不一樣。
“3+X”的核心是“階段選擇”,基礎課上完你得想明白自己要干嘛,實習和實踐占的分量很重。
“完全學分制”呢,核心就是“攢學分”。你可以跨專業選課,搞學分互認,只要能湊夠數,哈工大這些學校甚至允許你提前答辯,直接加速畢業。
對學生來說,這不就是一場“地震”嗎?!
課程表被擠壓得滿滿當當,“水課”基本消失,很多理論課直接搬到線上,你得在更短的時間里塞進更多的知識。
實習,不再是暑假隨便找個地方蓋個章就完事了。現在它直接算學分,很多人大二暑假就得開始找實習,這讓習慣了慢悠悠大學生活的人,一下子就緊張起來了。
學費也變了,按學分收。提前畢業是能省錢,但你要是掛科了。。。那代價就大了!有的學校,重修一個學分就要1500塊錢,這誰還敢隨便翹課?
面對這些,學生和家長的反應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拍手叫好!覺得早畢業就能搶占先機,你看德國的大學,本科基本都是3年,培養出來的工程師動手能力杠杠的。
也有人愁眉苦臉。。。擔心3年時間學不扎實,知識體系都是“半成品”。還怕學生心智不成熟,一腳踏進社會直接被撞得七葷八素。
其實這事兒也不是咱們首創,國外早就玩開了。
美國:靠著AP課程學分轉換、夏季學期這些制度,有15%的學生能在3年內搞定本科學位。
德國:除了醫學這種特殊專業,本科普遍是3年,學生得通過“階段考試”才能升級,跟打游戲似的。
新加坡:公立大學搞“模塊化課程”,允許學生跨學期修課,最快也是3年。
這些玩法,也給國內的改革提供了不少思路。以后大學可能就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了。
職業本科,可能奔著2年去,主要培養技術人才。應用型本科,大概是3年,強化動手能力。研究型本科,還是保留4到5年的彈性,給想搞學術的人留足時間。
長沙理工大學通過壓縮課程、把實習時間整合起來,在縮短學制的教學效率反而高了。湖南科技學院則引入了數字孿生這類前沿技術課程,讓學生畢業了更能適應市場。這說明,改革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想通過重新組合,實現質量的加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