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什么要把54軍分開!”
1953年,金城戰役開戰在即,二十兵團司令部卻傳出一陣激烈的爭吵聲:54軍軍長丁盛因為不滿作戰任務安排,竟然當眾對兵團司令楊勇發了脾氣。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楊勇究竟為何要分開54軍?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
爭執不下的“番號”
1950年,內戰剛剛結束,鴨綠江邊的戰火再次蔓延到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身上。
面對外敵的挑釁,數十萬志愿軍來不及和家人告別,便來到冰天雪地的戰場上,為了保家衛國而戰。
在此后的幾年內,志愿軍們忍受著饑餓和嚴寒,頂著敵人瘋狂的炮火,苦苦堅守在陣地上。
考慮到戰士們作戰艱苦,生理和心理上都擔負著巨大壓力,中央決定國內部隊和國外部隊輪換作戰。
在這一指示下,國內的“尖刀連”、“英雄師”、“鋼鐵部隊”紛紛開始了緊鑼密鼓地改編、訓練。
也正是在此期間,44軍與45軍進行了合編,準備入朝作戰。
這兩支隊伍都是原四野的王牌部隊,44軍的前身是東野七縱,曾參加血戰四平、錦州和天津戰役,大多時候都充當先鋒部隊,嚴格打擊敵人。
而45軍前身則是原東野第八縱隊,不僅參加過遼西三戰三捷、天津攻堅戰等多場硬仗,它的歷史也十分久遠。
這支部隊的前身可追溯到紅軍時期,它曾是著名的“瑞金團”,專門負責保衛中央。
在長征時,這支隊伍被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九軍團,軍團長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炳輝將軍。
正因為有這樣過硬的實力和背景,45軍的將士們都具備著不怕犧牲,不服輸的鋼鐵精神。
全軍上下無不以此番號為榮。因此,在隊伍進行合編時,45軍將士們都不想取消自己部隊的番號,都想繼續沿用45軍。
然而,44軍卻不答應了,他們認為自己的功績也不比對方少,也不愿取消44軍的番號。
兩軍爭來爭去都沒定下個結果,便將此事報給了周總理處理。
總理得知后便將44軍軍長張才千、45軍代軍長丁盛叫到跟前,想要聽聽他們的想法。
得知兩人并非不尊重對方的部隊,而僅是想要保留自己的番號后,周總理便笑了。
他表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不如就從44軍和45軍中各選一個數字出來,組成一個新的54軍番號,這樣兩個軍的番號就都能保留了。
兩位軍長這下滿意了,立即回去待命了。
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新的54軍成立了,新任軍長該由誰擔任呢?這樣一支王牌加王牌的組合,軍長自然也得是堪當大任的人選才是。
中央領導們沒有過多猶豫,一致決定由丁盛來擔任54軍軍長。
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實還是因為丁盛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實在太亮眼了。
丁將軍是江西于都人,十七歲時便開始參加革命,算是老資格了。
不過在紅軍和抗日時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擔任政工職務。
直到抗日勝利之后,他率部來到東北,因為干部稀缺,他才轉到軍事主官的位置,開始擔任二十七旅旅長。
不成想,他剛一上戰場便大放異彩,直接攻占了十八軍分區機關腹地——建昌縣,消滅了駐守在這里的國民黨主力,解決了軍區多年的心頭大患。
后來敵軍心有不甘,曾多次發動反撲,但都被他一舉擊退。
此后,他又陸續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并且屢立奇功。到了1949年,東野經過改編后,他升任四野45軍135師師長,并隨部參加了衡寶戰役。
也正是在這場戰斗中,他立下了大功,從而進入了中央的視線,毛主席也記住了這個“丁大膽”。
當時四野和二野進入湖南后,便從左、中、右三路以“鉗形”之勢,直接將敵人三十萬大軍團團圍住了。
然而,素有“小諸葛”稱號的白崇禧面對我軍圍困時,不僅一點也不慌,反而用兵一反常態。
他直接從衡陽調來了兩個軍,意圖趁我軍運動時夾擊我軍主力41軍。
此舉讓我軍不敢再輕舉妄動,四野急令三路大軍暫停進攻,原地集結待命。
三路軍隊收到消息后當即停止了攻勢,結果只有135師因為急行軍,來不及架設電臺,沒收到指令。
在丁盛的帶領下,這支隊伍猶如一把尖刀直接插進了敵人的腹地。
四野參謀長蕭克得知此事后驚道:好一個“丁大膽”,直接鉆到牛魔王的肚皮里去了!
就在我軍擔心135師會受到敵人的圍困時,白崇禧這邊也亂成了一鍋粥。
敵人誤以為我軍要直插他們的機動命脈——湘桂鐵路,頓時慌亂起來。
這下白崇禧徹底慌了陣腳,直接打破了之前的部署,開始不管不顧地向135師猛攻起來。
四野得知敵人的動向后也立即抓住時機,下令全線總攻,隨后他們又給丁盛傳遞消息,讓他配合大部隊行動,堅決抵擋住敵人,絕不能后撤!
就這樣,丁盛率領著135師承受著幾十萬敵軍的瘋狂進攻,血戰了幾個晝夜。
最終,在我軍的內外配合下,白崇禧的北線被全面擊潰,衡陽正式宣布解放。
戰斗結束后,中央對135師的出色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丁盛也因此被晉升為45軍代理軍長。
到了1952年,在領導們的一致同意下,他被任命為54軍軍長。
1953年,丁盛正式帶著這支鋼鐵部隊來到了朝鮮。
分兵的怒火
彼時停戰談判已經進入尾聲,但因為李承晚不愿美軍撤兵,竟然直接拒絕返還俘虜。
面對敵人的惡劣行徑,我軍當即決定發起金城戰役,給予敵人一次狠狠的教訓。
而這次作戰則交由楊勇的二十兵團指揮,丁盛也率部參戰。
時隔許久,丁盛終于又撈到了硬仗打,心中不免興奮。這是54軍的第一仗,他勢必要打出軍威。
然而,等他從楊勇司令員那里領到作戰任務時卻突然怒了,隨即便當眾拍了桌子:憑什么重要任務都是華北兵團的?為什么要把54軍分開!
原來,這次作戰安排中,54軍被一分為三,派到了三個不同的戰場上,而且還都是擔任輔助任務。
像是54軍135師被分到了中集團,協助67軍作戰;54軍130師則被分到了西集團,協助68軍作戰;還有一個134師,直接被作為預備隊,駐扎在了洗浦里。
早知道不管是之前的44軍還是45軍,以前作戰時都是全軍一起行動,即使不是主攻任務,也不會被分得這樣零零散散。
作為一名榮譽感極高的軍人,丁盛自然接受不了這樣的安排,他只覺得自己被人小瞧了。
當然,楊勇將軍這樣安排也不是要針對誰,只是他考慮到54軍剛剛成立,又是第一次來朝鮮,不熟悉戰場,若是直接讓他們擔任主攻,未免會吃虧。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他便給了54軍一些輕松的任務,不想卻造成了這樣的誤會。
隨后他也沒有生氣,而是耐心解釋了一下緣由,并表示可以將敵人的主力“首都師”交給54軍對付。
丁盛一聽這話才滿意,當即表示保證完成任務。
54軍也不愧是四野的王牌部隊,戰斗打響后,他們便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
眾人以風卷殘云之勢一股氣將“首都師”打得抱頭鼠竄,給朝鮮的最后一戰留下了漂亮的一筆。
后來,他們依舊沒有停止戰斗。丁盛再接再厲,帶著這支部隊又參加了對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打出了一場場神績,讓54軍彪炳史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