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的源起:從狄族聚落到唐風遺韻?
西赤村始建于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由李姓始祖建村,后逐漸吸納多姓氏聚居。其村名中的“赤”字,暗含與春秋戰國時期?赤狄族?的深刻關聯——近年考證發現,西赤村與周邊的東赤、南赤、北赤、中赤等村落,均為赤狄族與鮮虞族融合建立中山國后的聚居地,將村落歷史前推約1700年,成為早期中山國在唐縣的重要佐證?。
?中山國文明的活化石?
西赤村地處古中山國核心區域,周邊密布戰國遺跡:
北城子遺址?(距村約6.5公里):中山國第一座都城中人城所在地,出土扁方銅壺、獸首流銅匜等典型中山文物,殘存城墻高7米?。
洪城遺址?(村北35公里):傳說為堯帝長子丹朱所居,出土人字形銅幣等春秋器物?,系中山國重要城邑。
青銅器窖藏?:1970年村西北發現春秋晚期墓葬,出土鮮虞部落青銅器;釣魚臺、西下素等鄰村亦陸續出土虎形金飾牌、絡繩紋帶鏈銅壺等中山國文物?。
這些發現印證了西赤村作為?狄族與鮮虞族文化融合樞紐?的歷史地位,見證了中山國從部落聯盟到“戰國八雄”的崛起歷程。
? ?
烽火記憶:抗戰中的紅色堡壘?
近代西赤村在晉察冀邊區抗戰中書寫壯烈篇章:
1943年6月?:八路軍在村內截擊日偽軍,殲敵150余人,成為唐縣抗日戰場的關鍵戰役?。
白求恩足跡?:作為晉察冀軍區腹地,村域留存國際援華醫療隊活動痕跡,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距此僅30公里?。
紀錄片取景?:2015年《晉察冀邊區》紀錄片在此開機,拍攝抗日民主政府、大岸溝軍工廠等歷史場景?。
?新生之路:產業賦能古村振興?
新時代下,西赤村通過多元產業實現脫貧與文化傳承雙贏:
箱包制造?:2018年引進河北福恒基箱包公司,帶動留守婦女就業,月增收近2000元?。
智慧能源試點?:國家電投建設“綜合智慧零碳電廠”,融合光伏、微風發電、光儲直柔技術,降低用能成本并推廣至雄安新區?。
文旅融合?:依托法治主題公園、百年石墻古建,打造“一步一景”鄉村風貌,入選唐縣和美鄉村示范?。
?古今交響:小村莊的大歷史坐標?
西赤村以三重身份凝練燕趙文明精髓:
族群記憶載體?:赤狄古村落群存續中山國源流,改寫明代移民建村的傳統認知?;
邊關文化標本?:毗鄰古委粟關,見證從戰國委粟關、中山長城到明長城防御體系的演變?;
鄉村振興范式?:從“貧困村”到“產業+生態+文化”協同發展的省級樣板?。
這座太行山麓的千年古村,如同唐河畔的磐石、潺湲的倒流河水,在狄族陶片、戰國箭鏃、中山長城、抗戰彈痕與光伏板的疊印中,默默述說著華夏文明的堅韌與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