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拉美社報道,如預期所料,由共和黨掌控的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否決了民主黨人阿爾·格林提出的因對伊朗發動襲擊而彈劾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動議。盡管共和黨控制著眾議院,這個結果并不意外,但344票對79票的投票結果也凸顯出民主黨人盡管對美軍襲擊伊朗三座核設施感到不滿,但仍不愿彈劾總統。在此次投票中,包括民主黨三位主要領導人在內的共128名民主黨人,支持擱置格林提出的指控特朗普濫用職權的決議。
特朗普(資料圖)
回顧整個時間線我們可以看到,當地時間6月21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國宣布,美軍已“成功打擊”伊朗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在這場行動中,美軍的B-2隱身轟炸機投放了14枚巨型鉆地炸彈,目標直指深藏山底的核設施。從理論上講,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擁有發動一場戰爭的權力。但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體下,美國的財權歸國會。一旦戰爭時間較長,總統就必須在開戰前得到議會許可,否則將被視為違規行為。
民主黨人更擔心特朗普進一步采取單邊行動,甚至讓國會對總統的制衡能力形同虛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雖然逃過了這次的彈劾,但民主黨人大概率不會放棄限制總統權力的嘗試。就像“對等關稅”政策頒布實施后,不少民主黨政客將特朗普上告至聯邦法院的舉動。畢竟,美國國內形勢日益嚴峻,兩黨矛盾愈發明顯,民主黨只有大力捍衛自身權益,才能確保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不會將全美拖入泥潭。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4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抨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下令對伊朗三處主要核設施發動打擊是一次“錯誤”,既“不明智”也“不必要”。NBC稱,布林肯在文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沒有撕毀奧巴馬政府談成的伊朗核協議,事態就根本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他寫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后,伊朗加快了鈾濃縮進程,如今特朗普是在“試圖撲滅那場由他自己澆上汽油的大火。”
伊朗核設施(資料圖)
其實在今年上半年,關于恢復伊朗核協議的談判還有希望。歐洲國家、卡塔爾、甚至中國都在背后做調解工作。伊朗的態度雖然強硬,但并非完全拒絕溝通。也就是說,局勢尚未到非打不可的地步。但特朗普卻跳過了所有談判程序,一步到位直接空襲。這種魯莽做派,破壞了中國等國家此前所做的一切外交努力,極易引爆中東大戰。確實,拋開布林肯的身份不談 他說的是對的。布林肯的身份是前國務卿,但這次他說的,確實不是“立場話”,而是“實話”。
此次美以的打擊,不僅沒有廢掉伊朗的核進程,反而還助推了一把。目前伊朗議會通過法案,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包括其監測員的檢查。言下之意是,既然你不守協議,那我也不演了,連聯合國的核查員都別想進門。這項法案等于斷開了唯一能實時監控伊朗核活動的國際機制。要知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過去還能通過監測設備、定期突擊檢查、攝像頭等手段,掌握伊朗的鈾濃縮速度和庫存量,現在這些都沒了。
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資料圖)
這場鬧劇暴露出美國外交政策的混亂與矛盾。一邊喊著要和平,一邊又到處煽風點火;一邊說要約束盟友,一邊又被盟友牽著鼻子走。布林肯的批評雖然帶著黨爭色彩,但確實點出了特朗普外交團隊的致命傷——缺乏連貫的戰略思維。眼下美國內部混亂不安,中東局勢又如此敏感,特朗普這波操作到底是神來之筆還是昏招迭出,相信各位都已經看個明白了。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由特朗普親手點燃的中東危機,正在演變成他政治生涯最大的絆腳石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