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這個標題一出來,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真的假的?
不吃醬油和味精,血壓就能馬上降?聽起來就像是朋友圈的養生雞湯。但我跟別急著否定,也別立馬照做。很多事,真沒那么簡單,但也沒完全沒道理。
我們門診里,血壓高的患者實在太多了,特別是中老年人。每次一問飲食習慣,十有八九都離不開“口味重”“吃慣了咸的”“不放點味精沒味道”。
我并不是要叫大家吃得寡淡如水,而是想說,鈉攝入過多,確實是高血壓的重要“推手”,這個已經是全球范圍內公認的共識。
那問題來了:醬油和味精到底有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有沒有必要一刀切,全戒?
先說醬油。很多人以為醬油只是調色,不咸。錯得不輕。普通生抽,每100毫升就含有大約6克鈉,換算成鹽,大概是15克食鹽的咸度。
這是什么概念?成人每天推薦的鈉攝入量不超過2克,也就是差不多5克鹽。你炒個菜淋兩勺醬油,鈉就已經超標了。
味精呢?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名字里就帶“鈉”,它確實會增加鈉的攝入,但量相對醬油少一些。
不過問題在于,很多人做飯是醬油和味精一起用,甚至再加點雞精、蠔油、老抽……這一頓飯吃下來,鈉攝入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我接診過一個50多歲的男性患者,血壓一直控制不好,換了幾種藥效果都不理想。他自己說飲食清淡,后來我讓他干脆把一周的飲食細節拍下來發給我,結果發現,雖然他幾乎不加鹽,但炒菜時醬油用得狠,味精也不少。
后來我們調整了他的飲食方式,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調味,控制了“隱形鈉”的攝入,血壓確實穩了下來。
所以不吃醬油和味精,血壓能不能“馬上”降?“馬上”這個詞爭議大,但確實有部分人對鈉攝入特別敏感,一旦控制住鈉,血壓就能明顯改善,甚至藥量都能減少。
但話又說回來,不是每個人一吃咸的血壓就飆。不少人其實對鈉并不那么敏感,他們的高血壓背后更多是遺傳、肥胖、壓力、缺乏運動這些因素。這時候就算你清湯寡水,血壓也可能紋絲不動。所以我常說,飲食控制是基礎,但不能神化。
還有一點沒人愿意承認但很真實,那就是——味覺是習慣出來的。很多人根本不是身體離不開醬油和味精,而是嘴巴離不開。
你讓他一頓不放,他就覺得像沒吃飯一樣。我經常勸患者,別一下子全戒,可以慢慢減。你今天少放半勺,明天再少放一點,幾周下來,味覺真的會重新適應。
你知道嗎?很多人以為戒鹽了就等于“吃得健康”,但他們忽略了市面上很多“低鹽”醬油其實鈉含量還是不低,甚至有些調味品雖然不咸,卻含有其他會影響血壓的成分,比如某些增味劑、防腐劑。單看“咸不咸”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看標簽、看配料,知道自己到底吃進了什么。
現在很多家庭喜歡買那種復合調味料,炒菜一包倒進去,啥都不用添,味道還特別香。但這些調料里,鈉、糖、脂、各種添加劑都有可能超標,吃起來很方便,但對血壓、血糖、血脂都是隱患。
我們聊回浙江大學的那個研究。雖然它的標題看起來有點“驚悚”,但研究本身是有一定基礎的。他們找了一批有高血壓傾向的人群進行飲食干預,結果發現,在減少醬油和味精攝入的同時,這些人群的血壓平均確實有下降趨勢。
注意,是“趨勢”,不是“立刻降”“馬上見效”。這種研究的意義在于提醒我們:調味料的選擇和使用方式,真的不是小事。
當然了,也有不少人會說,老一輩吃鹽也多,醬油味精樣樣不少,不也活得好好的?我只能說,那個年代的生活節奏、體力勞動量、飲食結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他們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活,出汗多、代謝快,鹽分流失得快。而現在的我們,坐得多動得少,吃得多消耗少,鈉進了身體就堆在血管里,血壓不升才怪。
而且你別忘了,那個年代高血壓診斷率低,很多人其實血壓早就高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等到發現,可能已經出現并發癥了。
順便提一句,味精并不是“壞人”。它本身是安全的,適量使用沒問題,但問題在于“適量”這個詞太主觀了。
多數人搞不清楚什么叫“適量”,所以一旦有了“加點味精提鮮無害”的心理暗示,量就越來越多。再疊加醬油、雞精、各種調味品,鈉負擔就上來了。
真正健康的飲食,一定是以食材本身的味道為主,調味為輔。我們不是要讓人吃得沒味道,而是減少“依賴”調味品的習慣。
比如多用天然香料(姜、蒜、蔥、香菜、胡椒粉),甚至檸檬汁、醋這類酸味調料,都能讓菜更有層次感,又不額外增加鈉。
我自己也改過這個習慣。以前做菜喜歡重口味,后來一次體檢血壓偏高,嚇得我開始調整飲食。剛開始確實不習慣,覺得菜沒味。
但堅持了兩三個月后,味覺真的變敏感了,現在吃外賣經常覺得咸得發膩。這不是忍耐,而是身體自動調整后的適應能力。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不吃鹽才算“控鈉”。其實真正難的是識別那些“藏在調料里的鈉”。比如一小勺老抽、半包火鍋底料、一撮味精,平時不當回事,但長期積累下來,對血壓的影響遠比你想象的大。
也不是說從此醬油和味精都不能碰。關鍵是控制總量,減少頻率,并且多關注整體飲食結構。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鉀的攝入,這些都能幫助抵消一部分鈉的影響。
運動、減重、規律作息,這些也同樣重要,不能光盯著一個“醬油”或者“味精”在糾結。
所以回到標題那個問題:不吃醬油和味精,血壓馬上就降了?對一部分人,可能真的有效果,尤其是鈉敏感型人群。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控制血壓的一個環節,不是靈丹妙藥。
我們要做的,是重建味覺習慣、優化飲食結構、學會看標簽、遠離重口味、少吃加工食品。這些看起來瑣碎,但真的有效。我們不是為了短期降壓而節食,而是為了長久健康改變生活方式。
說到底,血壓這事,拼的是長期主義。如果你每天都在“今天多放點醬油沒關系”“這頓加點味精也不礙事”的心理下生活,那血管就會用它的方式提醒你:你對它不認真,它也不會對你好。
參考文獻: [1]王進,李玲,陳曦.中國居民鈉攝入與高血壓關系研究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2,30(5):436-440. [2]張文芳,劉燕,李文靜.味精攝入與血壓水平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21,37(10):1352-1356. [3]楊洋,王宏志.減鹽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的系統評價[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3,29(3):78-8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