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交界的大巴山深處,四川省萬源市白果鎮與重慶市城口縣沿河鄉以扁桶峽為紐帶,創新成立跨省聯合黨支部,打破行政壁壘,推動邊界協同治理,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生動實踐。
被譽為“一線天”的扁桶峽,峽谷兩側巖壁陡峭,溪流潺潺。這座曾經的“兩不管”地帶,如今矗立著“邊界聯盟綜合治理中心”,成為連接兩地的“紅色樞紐”。今天,聯合黨支部正在這里商議扁桶峽旅游開發事宜。
中共扁桶峽邊界區域聯合黨支部書記 羅興萬:我們一個月聯合開展一次環境整治、森林防滅火、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比如在邊界土地糾紛化解過后得到群眾的認可。
黨建破壁,從“各自為戰”到“聯合作戰”。2025年,兩地創新成立首個跨省市功能型黨支部,下設聯合調解委員會和黨員先鋒崗。通過搭建“同坐一條板凳”的調解平臺,累計化解林地糾紛13起,推動旅游規劃落地,顯著提升治理效能。
萬源市白果鎮龍本埡村村民 朱加才:現在成了聯盟,大家就聯合在一起了,意思是說要團結和諧,這樣將來還要好得多,給我們這個地方是帶來福音。
在扁桶峽旅游開發現場,工人們正鋪設生態步道。兩地整合獨特自然風光,投資千萬元打造露營基地和瀑布觀光區,預計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依托“邊界聯盟”,兩地還共建商貿集市,促進城口茶葉、萬源紅豆腐等特產銷售。
城口縣沿河鄉副鄉長 施建成:我們將支部建在了我們的產業陣地上,建在了我們的市場主體上,建在了我們的田間地頭,延伸我們在處理基層矛盾糾紛的一個觸角,能更好地為我們群眾服好務,為我們的市場主體服好務,為我們的兩地經濟發展服好務。
一峽跨兩省,黨建促共贏。白果鎮與沿河鄉的實踐證明,打破“邊界”思維,才能釋放“1+1>2”的倍增效應,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浪潮中,這樣的“紅色紐帶”正將更多邊遠山鄉織入發展宏圖。
萬源市白果鎮黨委副書記 張松:通過組織共建、事務共商、資源共用,我們成功破解了旅游開發中的土地糾紛、產業同質化等難題。現在兩地不僅共享招商信息、共推文旅項目,還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機制。今年聯合引進的扁桶峽旅游項目建設成功后,可帶動兩個鄉鎮村民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組織強引領、群眾得實惠”。
來源:萬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