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次張宗昌想槍斃一個逃兵,結果寫手令時“斃”字不會寫,就想改成打200軍棍。但棍字也不好寫,張宗昌突然笑出了聲:“看來是那小子命不該絕,把他放了吧。”逃兵也沒想到,因為張宗昌是文盲,自己撿了一條命。
誰能想到,掌握“生殺大權”的軍閥張宗昌,竟然會因為“文盲”讓本該被處決的士兵撿回了一條命,生死在張宗昌眼中反倒成了“烏龍”事件!
張宗昌對待手下的兄弟們,說仁慈也仁慈,說心狠手辣也不過分,跟著張宗昌混,兄弟們能夠時不時吃上一頓肉,而且張宗昌出手闊綽,自然有很多迫于生計的人跟隨。
張宗昌又治軍嚴明,一旦違反了軍紀,那只有死路一條,就是直接被拉走槍斃,連任何“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尤其是對待逃兵,張宗昌處決起來更是不會心慈手軟,最終的結局就是死路一條,被一槍斃命。
逃兵,是張宗昌十分厭惡的存在,若是在戰場上出現了逃兵,那是相當致命的事情,很可能就會因為逃兵的存在,讓戰爭的局勢出現翻轉。
因此,手底下的兄弟對張宗昌是又愛又恨!
可沒想到,有一名逃兵卻能夠從張宗昌手里活著出去,且安然無恙,這又是怎么回事兒呢?
有一次,張宗昌發現一名逃兵,脾氣向來火爆的張宗昌當場就下達了命令,直接要槍斃那名逃兵,然而,當時槍斃一名士兵不僅需要口頭命令,還需要寫手令。
看著那名瑟瑟發抖的士兵,張宗昌犯了難,他打出生起,從一個窮小子,做到赫赫有名的大軍閥,壓根就沒上過幾天學,槍桿子玩得倒是挺溜,可筆桿子卻似有千斤重,根本拿不動。
張宗昌不想讓手底下兄弟看自己笑話,當場就拿出了一支筆,揮毫潑墨準備寫一個“斃”字,誰料,在腦海里搜索了半天,也不知道“斃”字怎么寫。
筆桿子在手里停留了大半天,墨水都滴在白紙上,張宗昌卻始終下不去手,士兵在一旁干著急,那名逃兵更是嚇得當場尿了出來,這種命運被玩弄于股掌之間得感覺屬實是不好受。
張宗昌不會寫“斃”字,靈機一動,眼珠子一轉,決定將槍斃改為重打200軍棍,然而,“200軍”倒是好寫,可“棍”又讓張宗昌犯了難。
顯然,張宗昌不僅不會寫“斃”字,連“棍”字也不會寫,張宗昌看著手中的筆,自己都被氣笑了,突然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
“看來是那小子命不該絕,把他放了吧。”
因為張宗昌是“文盲”,那本該被槍決得士兵竟然留下了一條命,這在當時也算是一件極為有意思的事情了。
從這事來看,張宗昌似乎還有些“仁慈”,但實際上,張宗昌擔任山東王那幾年,可是沒少被老百姓謾罵。
若是真如“一口唾沫一個釘”所說,估計張宗昌身上都得到處是窟窿,喝口水都得漏出來。
諸如此類的事情,張宗昌不知道鬧了多少烏龍,早些年,張宗昌對才女陳佩瑜十分欣賞,但陳佩瑜看不上張宗昌是個大老粗,于是便讓丫鬟為難張宗昌,讓張宗昌在大明湖當眾作首詩。
誰料,張宗昌還真就不服輸,當場就寫了一首詩,可卻暴露了他“文盲”的事實: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當時,這首“打油詩”沒少在民間流傳,上至70歲的老翁老婦、下到3歲的孩童,都能信口拈來。
張宗昌沒有文化,是事實,不過因為這些事情,張宗昌也曾下定決心,學習認字、寫字。
尤其是隨著張宗昌的勢力逐漸變大,所到之處也越來越多,便特意高薪聘請教書先生來輔導自己。
在山東時,張宗昌就聽聞有一位叫王壽彭的狀元,很有文化,寫得一手好字,還會作詩,張宗昌就將王壽彭請來擔任山東的教育廳長。
上班第一天,張宗昌就找到了王壽彭,希望王壽彭充當自己的老師,張宗昌有權有勢,一般人不敢得罪,王壽彭只能硬著頭皮收下了張宗昌這個徒弟。
張宗昌想要作詩,但認識的字寥寥無幾,這可難壞了王壽彭,費了好大勁兒才讓張宗昌成功作了一首詩。
后來,張宗昌又學習寫字,但筆畫都搞不清楚,無奈之下,老師便讓張宗昌臨摹字帖,這才讓張宗昌學會了一些字,不再像之前一樣,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大老粗。
后來,張宗昌的書法還有不少流傳于世,帖學一路,最常見的便是行書!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張宗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