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采用權威資料與個人觀點相結合的方式撰寫,具體參考來源將在文中及文末進行說明!
伊以沖突尚未完全平息,中東局勢再度升溫。特朗普近日再次對伊朗發(fā)出警告,表示如果發(fā)現該國將鈾提純至武器級別,美國將毫不猶豫發(fā)動新一輪軍事打擊。
面對壓力,伊朗方面并未退讓。其外長阿拉格齊明確拒絕重啟核談判,國防部長更親赴中國尋求外交支持。對此,王毅外長的回應清晰堅定——堅決反對通過武力手段解決爭端。
此外,伊朗駐華大使也緊急發(fā)表看法,在多方勢力角力之下,未來局勢將如何演變?中東是否將迎來新一輪戰(zhàn)火?
沖突升級?
2025年4月,美國向伊朗發(fā)出正式通牒,要求其在60天內就核問題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嚴重后果。
然而,伊朗未能如期妥協,談判陷入停滯。于是,在6月13日,以色列率先采取軍事行動,出動戰(zhàn)機對伊朗關鍵核設施實施大規(guī)模空襲。
隨后,美國加入其中,提供高精度制導武器協助,成功摧毀部分地面設施和鈾濃縮設備。國際原子能機構事后評估指出,福爾多核設施的離心機基本停運,納坦茲燃料濃縮廠也遭受一定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還補充道:“伊朗可能在幾個月內恢復鈾濃縮活動。”這一結論明顯與美方“徹底摧毀”伊朗核計劃的說法相左,無異于間接打臉特朗普政府。
與此同時,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全國講話中承認了相關情況,但他不僅淡化美軍空襲的實際影響,甚至公開嘲諷美國“能力不足”。
他強調,核計劃未遭致命打擊,恢復工作正在穩(wěn)步推進,進一步加劇了地區(qū)緊張態(tài)勢。
近年來,伊朗不斷推進鈾濃縮進程,濃度已接近軍用標準,引發(fā)美以高度警覺。此次空襲不僅是軍事打擊,更是釋放出強烈的政治信號。
美國試圖通過武力迫使伊朗重回談判桌,但實際效果有限,反而使局勢更加復雜化。
美國的雙軌策略
遭到“打臉”的特朗普自然對伊朗充滿敵意。6月27日,他在白宮公開表態(tài),一旦情報顯示伊朗將鈾濃縮提升至軍用等級,美國將迅速采取后續(xù)措施。
他反復重申,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是其對伊政策的核心底線,并向聯合國安理會表明將繼續(xù)推動談判的意愿,同時保留采取更多軍事行動的權利。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特朗普還呼吁伊朗開放核設施供國際檢查,以此證明自身清白。
當然,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強硬,也是基于對6月空襲成果的滿意。盡管未能完全摧毀伊朗核設施,但美軍評估認為其核計劃至少被推遲數年。
同時,他們也承認,伊朗核設施具備高度隱蔽性和冗余設計,單次打擊難以全面癱瘓其核能力。這番分析更像是為掩蓋軍事行動局限性所作的解釋。
此外,美國與以色列在戰(zhàn)略上存在細微分歧。美國曾建議暫緩刺殺伊朗高層以換取談判籌碼,但以色列表示時機尚不成熟,顯示出雙方在對伊政策上的節(jié)奏差異。
雖然美國已釋放信號,以色列雖有分歧,卻也不會坐等觀望。
以色列的長期作戰(zhàn)
一旦伊朗掌握核武器,以色列將面臨巨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其軍事行動本質上是對核威脅的高度警惕。
除了針對核設施,以色列還將空襲目標擴展至導彈研發(fā)基地,旨在削弱伊朗遠程打擊能力。
多年來,以色列情報部門持續(xù)監(jiān)控伊朗核計劃,確保6月13日空襲精準命中,成功破壞部分核研究設施和導彈生產基地。
不僅如此,以國防部長還宣布,以色列將定期采取行動遏制相關威脅,并警告伊朗,“崛起的雄獅”只是新階段的開始。
目前,以色列已做好持久戰(zhàn)準備,不求短期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持續(xù)施壓,迫使伊朗在核計劃上讓步或徹底喪失能力。
然而,這種戰(zhàn)略姿態(tài)也意味著中東地區(qū)或將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
伊朗的對抗立場
面對美以聯合施壓,伊朗選擇強硬應對。6月30日,伊朗外長明確表示短期內不會重啟核談判,理由是美國尚未承諾停止軍事行動,談判基礎尚未具備。
伊朗方面認為,美國的行為違反國際法,參與談判等于屈服于壓力。伊朗副外長更直言,美國必須承擔軍事行動后果,而德黑蘭絕不會在威脅面前低頭。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講話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立場,強調伊朗具備快速恢復核能力的信心,以此穩(wěn)定國內輿論情緒。
與此同時,伊朗軍方正加強防空體系建設,并考慮對美軍在中東的基地實施報復。盡管經濟因長期制裁承受巨大壓力,伊朗仍堅持通過對抗維護其核心利益。
中國的外交斡旋
中國在中東事務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調停者角色。6月25日,伊朗國防部長訪問中國,出席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并與中方高層會談。
他表示希望中國能在外交層面提供更多支持。中國防長董軍重申反對使用武力解決爭端,并對伊朗遭遇空襲表達關切,但未作出任何實質性軍事承諾。
王毅外長此前便指出“實力未必帶來和平”,此言如今在美伊對峙中得到印證。他呼吁各方通過對話化解分歧,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和國際法尊嚴。
伊朗駐華大使法茲里對此表示贊同,感謝中國提出的中東問題四點倡議:推動停火止戰(zhàn)、保障平民安全、開啟對話談判、國際社會應積極促和。
中國的外交立場體現了對國際規(guī)則的尊重,同時也展現了其在中東地區(qū)的平衡策略。通過多邊平臺給予伊朗支持,同時避免直接卷入沖突。
這種外交努力為和平留下了一定空間,但在大國博弈背景下,其影響力依然受限。
結語
美伊僵局短期內難以打破,美國的強硬施壓與伊朗的堅決抵抗,使得雙方在談判與對抗之間難以找到中間地帶。
以色列的長期備戰(zhàn)與伊朗的反擊態(tài)度,進一步提升了沖突升級的可能性。若美伊無法重返談判桌,軍事對抗或將愈演愈烈,沖擊整個中東的安全格局。
期望國際社會能夠共同推動對話與合作,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
信息來源原文刊載于央視新聞2025-6-28發(fā)布的《特朗普威脅再襲伊朗 以稱正制定新行動計劃 一文速覽三方最新表態(tài)→》,以及直新聞2025-6-28發(fā)布的《伊朗駐華大使: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