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最近這段時間,四川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達州渠縣清溪場鎮的黃花種植基地開始熱鬧起來,當地村民天沒亮就戴著頭燈采摘黃花。“太陽一出,花就老了”,這是渠縣黃花品質管控的經驗:時間差就是價值差。
渠縣是“中國黃花之鄉”和全國特色農產品(黃花)優勢區,渠縣黃花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經過多年發展,渠縣黃花實現品質與效益雙提升,今年的“身價”有所上漲,全縣綜合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
渠縣黃花采摘體驗。
“小金針”發展成“大產業”
渠縣與黃花的淵源深厚。據《渠縣志》(清同治三年版)記載,當地“金針”(黃花古稱)栽培歷史已逾三百年。渠縣黃花,以其獨特的7根花蕊,6至8片花瓣聞名,被稱為“黃花之后”,早已聲名遠播。
歲月流轉,物華天寶。渠縣獨特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輔以年均溫17.6℃、無霜期長的天然優勢,加之富含礦物質的粘壤土與黃壤土,共同鑄就了渠縣黃花“肉質肥碩、色澤金黃、條干粗長、香味濃郁”的獨特品質,使其自古享有“席上珍品”美譽。
然而,將一株“草”變為一方經濟支柱,靠的絕不只是天賦地力。
村民采收鮮黃花。
過去幾十年里,渠縣黃花經歷了從零星點綴到規模種植,再到產業整合的歷程。渠縣農業農村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縣黃花種植面積已達4萬余畝,核心產區集中于清溪場鎮、鮮渡鎮等鄉鎮,標準化基地建設率超過70%,年產鮮黃花穩定在6萬噸以上。黃花產業的發展壯大,直接或間接帶動2萬多名農戶參與,成為增收的“黃金產業”。
與此同時,當地的黃花加工企業也在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擁有黃花專業合作社50余家,引入、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如宕府王)1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形成了從種植、初加工到精深加工、銷售、研發的完整鏈條。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渠縣黃花的精深加工能力顯著提升,開發出黃花干品、黃花即食菜、黃花醬、黃花面、黃花茶、黃花飲料等40多個產品,讓渠縣黃花完成了從“小金針”向“大產業”的華麗轉身。
技術人員培育的渠縣黃花新品種。
三產融合助力“身價”上漲
面對黃花采收期集中、保鮮難的產業瓶頸,渠縣以品種創新破局,通過政府投入專項資金,成功培育“武坪早”“渠縣花”等耐旱高產品種,將鮮黃花上市期從4月拉長至9月。“武坪早比其他產區早一個月上市,重慶、成都等地的經銷商搶著要。”武坪村黨支部書記羅明說。
渠縣堅持基地標準化、智慧化、園區化,加工科技化、品牌化、多元化,在望江、清溪等鄉鎮集約種植,配套建設蓄水池、生產道、作業道、滴灌設施設備,全新打造鄉村旅游文化品牌,實行“公司+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種植連接機制,推行“黃花+洋芋、黃花+花生、黃花+大豆”等糧經復合種植模式,明顯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黃花的深加工,是其“身價”上漲的密碼。在渠縣經開區,四川省宕府王食品公司的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研發人員引以為傲的是黃花茶:“我們采用微波殺青脫毒和真空濃縮工藝,減少營養流失,黃花茶年產量可達100噸。”不僅僅是黃花茶,這家國家級龍頭企業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還成功讓小小黃花蛻變為黃花醬、黃花飲料等高附加值產品。
渠縣打造的中國黃花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構建了“線下博覽+線上電商”雙引擎。這個市場集農旅體驗、品牌孵化、產地直銷等十大功能于一體,產品不僅覆蓋上海、成都等20余個國內市場,更遠銷美國、日本、泰國。
黃花又稱“忘憂草”,渠縣近年來深挖黃花文化內涵,全力打造“闕里賨都·福美渠縣”,培育出眾多以“忘憂”為文化內核的新業態。進入盛夏,上萬畝金色花海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今年6月下旬以來,全縣的黃花逐漸進入采摘旺季,渠縣文旅部門提前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吸引各地游客前來采摘、體驗、購買,帶動農家樂、民宿收入明顯增長。
村民對新鮮黃花進行挑選。
“政策+生態”雙輪驅動新未來
渠縣黃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精準推動。
近年來,渠縣充分發揮“土特產”優勢,將“黃花”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首位產業,每年投入縣本級財政資金2000萬元,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搞加工、創品牌、促融合,推動黃花規模化、產業化、效益化發展。目前,渠縣黃花產業已被納入四川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點培育名單,可享受政策與資源傾斜。
與此同時,渠縣還大力建設以清溪場鎮為核心的黃花現代農業園區,高質量創建黃花區域品牌,并在各類展示展銷會上推出黃花醬、黃花保健液、干黃花等優質農產品。渠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狠抓黃花產品質量,制定了《渠縣黃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系列黃花生產技術規程,緊扣綠色、有機、生態的要求,統一物資采購、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統防統治,在黃花種植、加工、儲藏等環節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
車間工人正在包裝干黃花。
此外,渠縣還邀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委員會委員和原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專家,以及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科技下鄉萬里行”林草中藥材專家,指導渠縣黃花產業定位、種業“芯片”發展、黃花精深加工、黃花品牌建設、黃花產業發展、黃花文化品牌,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目前,“渠縣黃花”已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生態友好種植,成就了渠縣黃花的“綠色競爭力”。在清溪場鎮黃花基地,該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許如印參與了土壤改良全過程。“我們大力推廣‘果(林)花間作’、‘黃花+中草藥’等復合生態種植模式,既保持水土,又增加生物多樣性。”他進一步解釋,更重要的是,當地已全面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農藥的“雙替工程”,通過秸稈還田、栽竹截坡、施用大量菜籽餅肥及微生物菌肥等措施,實現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提升。
在火鍋里燙過的鮮黃花。
這種生態化、綠色化的種植模式,直接提升了黃花的品質和安全等級,為其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科學管理和生態優化,使得核心區黃花平均畝產較傳統模式提升了200斤以上,達到2500斤左右。獲得綠標、有機認證基地產出的黃花,批發價格最高能達到每斤8元,即便是普通黃花每斤也能賣到4.3元左右。清溪場鎮白花村的村民周華明笑著說:“雖然前期投入多,但產量漲了、收購價也高了,兩畝地一年能多掙四千多元,值!”
(渠縣融媒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