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國短劇市場的激戰中,一場由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短劇平臺(以下簡稱“紅果”)主導的分賬政策變革,正悄然重塑整個行業的生態鏈。
紅果在4月底更新劇本激勵計劃,單劇本保底提升至5萬~12萬元,分賬比例統一提至20%,并實施“全生命周期”分賬機制,編劇可長期獲得收益。這一政策迅速見效,據紅果5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劇本分賬總額突破4000萬元,超100部短劇的編劇分賬破10萬元。相比于七貓和閱文集團(00772),“紅果從備選項變成了必選項,已成為首選簽約平臺”,多位編劇稱。
與此同時,行業格局加速分化。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已飆升至504億元,用戶規模突破6.6億,形成“網文平臺派”、“視頻平臺派”、“垂類生態派”和“電商跨界派”四大“門派”分據的“一超多強”格局。
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5年3月,紅果憑借1.73億的月活用戶,在短劇App賽道上斷層領先,并躋身在線視頻App月活排名第六,直逼優酷的1.85億月活用戶。
截至2025年5月,紅果月活用戶達1.992億,與優酷的1.998億月活用戶愈發接近。但這場分賬新政的背后,編劇內卷、IP同質化和版權風險等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紅果從編劇“備選”到“必選”
紅果的變革始于2024年免費模式主導市場后,平臺開始與編劇直接簽訂長期協議。紅果的高分賬政策本質是“去中間商”,即編劇直接對接平臺,承制方通過后臺選劇,優化效率。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編劇九九憑借改編自番茄小說的短劇《美颯甜心》,自2024年10月上線后累計分賬超百萬元,“每月還能有兩三萬元入賬”,她2025年5月上線的新劇《200斤的她綁定系統后美又颯》預計分賬可能破百萬元。
這得益于紅果的“全生命周期”機制——劇本上線后,平臺收益持續分賬給編劇和承制方。這一機制大幅提升編劇權重,與傳統影視的固定稿費形成鮮明對比。
新政的吸引力源于收入保障與規則透明。紅果分賬比例遠超付費端1%~2%的收益。對比七貓、閱文等平臺,其保底僅3萬~10萬元,分賬比例雖然最高也可達20%,但實際高收益案例較少,紅果的“鈔能力”則立竿見影。
但還有編劇指出,紅果的評級系統(S+到A級)考量歷史爆款率,新入行者,如2024年后才合作的編劇,將面臨評級劣勢和墊資壓力。
2023年8月紅果App剛上線時,平臺編輯還會主動聯系編劇,抓住風口的編劇搶先吃到了一波時代紅利;如今,新人需掛靠大編劇的工作室,過稿率斷崖式下降,審核集數也從最開始的10集增至30集。這種變化被編劇們總結為“草創時代結束”,2022年底編劇“隨便寫寫就有人買單”,如今短劇編劇賽道卷度劇增,沒法過稿的新人往往也會向別的平臺二次投稿。
而紅果的意圖是加大對編劇的綁定,以“緊握內容源頭”。
同時,版權糾紛也成紅果的最大風險,“一本多拍”現象普遍,如《神算小財神》編劇7天速成80集劇本,但IP重復改編引發“盜版戰”。
編劇群體內也形成共識——改編過稿率遠高于原創。有編劇直言,“90%小說不適合短劇改編,內容匱乏催生盜版。”但熱門IP,如《嫡女風華》被7家承制方競拍,導致同質化嚴重;《桃花馬上請長纓》IP出現八部以上“相關”作品。
4月18日,中國版權協會成立微短劇工作委員會維權中心,推進微短劇的版權保護與發展,反映行業對合規的迫切需求。
今年5月底,抖音集團整合資源成立“短劇版權中心”,打通番茄小說、紅果、抖音的短劇生態。2025年上半年,紅果已產出12部觀看量破10億的短劇,其中10部標注“改編自番茄小說”。
有編劇表示,“紅果成立版權中心后,是否會砍掉其他中間商,大家都在觀望。”
分賬驅動行業格局
紅果的分賬新政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短劇“江湖”競爭白熱化的縮影。與此同時,分賬模式正在重塑價值鏈。據騰訊(00700)旗下騰訊視頻調研,豎屏短劇年產量達4萬部,制作方年收入120億元,已超長劇310億元的1/3。
目前,短劇市場已形成四大“門派”。以紅果、河馬、繁花、七貓、野象、閱文等為代表的“網文平臺派”,以抖音、快手(01024)、騰訊視頻、愛奇藝(IQ)、阿里巴巴(09988)旗下優酷、芒果超媒(300413)旗下芒果TV、咪咕、央視頻等為代表的“視頻平臺派”,以小紅書、B站(BILI)、微博(09898)、微信、百度(BIDU/09888)等為代表的“垂類生態派”,和以淘寶、京東(09618)、拼多多(PDD)、美團(03690)、支付寶等為代表的“電商跨界派”。
紅果代表的“網文平臺派”手握IP優勢,河馬以超4000萬月活和超1萬部劇集儲備緊隨紅果之后。“視頻平臺派”如騰訊視頻,推出“橫屏短劇百萬票房后每日加碼15%分賬”,背靠閱文IP成功打造“十分短劇”品牌;愛奇藝則轉型微短劇賽道,其之前的《原罪》以3000萬元的分賬金額,證明了其精品短劇的商業潛力。垂類派如小紅書憑《癡人之愛》14天播放量破7500萬,聚焦高知女性;B站以“精品內容+用戶共創”粘住Z世代,百度則以“百劇計劃”和好看短劇APP搶奪用戶。電商跨界派如美團植入外賣紅包,探索流量轉化。
2025年年初,愛奇藝創始人龔宇點出,紅果要求制作方在協議期內所有內容都不能與其他平臺合作。這場口水戰的導火索是免費模式取代付費。(詳見財中社《長短劇平臺之爭:愛奇藝龔宇炮轟紅果“排他”協議》)
有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底,付費短劇市場下滑,2025年或退出歷史舞臺。紅果的免費分賬模式吸引其他平臺的短劇編劇涌入,行業加速工業化,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短劇編劇也開始淪為“流水線工人”。
為引進更多流量,近期,紅果開始啟動廠牌運營計劃,而廠牌的形成也源于微短劇的快速量產特性。
目前,紅果已吸引聽花島、九州等100+頭部廠牌入駐,單廠牌日轉化看劇用戶超千萬。例如,“九州短劇官方”積累13.7萬粉絲,獲贊超2.3億,關聯微短劇集1697部;“百川中文”入駐后獲10.6萬粉絲,1.6億點贊,關聯微短劇共147部;“山海星辰·精品短劇”入駐后獲7.3萬粉絲,1.5億點贊,關聯微短劇共379部;“聽花島劇場”入駐后獲5.7萬粉絲,1億點贊,關聯微短劇共37部。
短劇賽道洗牌加速
紅果的“廠牌化”戰略加速資源集中,頭部廠牌被收編;編劇分層加劇,頭部編輯直簽平臺,中腰部依附廠牌,新人掛靠工作室。
而分賬新政的直接影響是行業洗牌。6月17日,快手關停短劇小程序業務,清理百余違規劇集,短劇小程序時代開始退潮。(詳見財中社《被免費紅果反超:快手短劇“斷臂”小程序》)
目前,短劇的未來趨勢指向合作與精品化。
今年,紅果在與芒果TV、愛奇藝先后達成合作的基礎上,將“果燃計劃”升級為全行業參與的精品微短劇合作平臺;河馬持續升級“合伙人計劃”,預計開放3000+小說和1000+劇本的IP庫;七貓則開放全庫IP并設立數千萬元獎金池。
騰訊視頻將長劇預算的10%~20%傾斜于短劇。優酷通過成立“微短劇中心”、調整App頻道結構等舉措,將短劇提升為核心業務。小紅書則與FIRST青年電影展合作退出“紅鏡短劇計劃”,扶持高審美內容。
而紅果的分賬新政不僅重塑編劇生態,更推動短劇從草莽走向精耕。這場由分賬引發的革命,正讓短劇從流量游戲蛻變為價值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