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北京現代日子不好過,我去鄭州看了兩家4S店,發現情況比想象的更糟。高新區那家店和極狐汽車擠在一個展廳,北京現代的車就擺了兩臺,銷售說現在每月賣六七十臺就算不錯了。另一家在鄭東新區的店,展廳三層樓都空蕩蕩的,整個鄭州主城區只剩四家店,大部分都撤到郊區了。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頭部合資品牌拿走了82%的市場,剩下的品牌只能搶剩下的18%。北京現代前五個月銷量才四萬多臺,照這樣下去,今年可能連十萬輛都不到。2016年他們賣了114萬臺,現在銷量直接斷崖式下跌,差距太大了。
鄭州5月份北京現代總共賣了320臺車,最好的伊蘭特才205臺,其他車型加起來才一百多臺。銷售說現在連成本都cover不住,要靠廠家補貼才能撐著。以前北京現代在鄭州有十多家店,現在主城區只剩四家,三環內的店全關了。
價格戰打得很兇,五月底六月初銷量直接跌了30%,從一萬臺掉到七千臺。伊蘭特1.5L頂配落地九萬,和卡羅拉差不多價,但人家賣得更好。銷售說現在廠家任務壓得輕,以前可能賺錢,現在沒人愿意開店了。
北京現代高層去年還說比比亞迪有底氣,目標定30萬臺沒完成,反而升職了。今年又定50萬臺,但前五個月才四萬多,后面每月得賣六萬多臺才能達標,根本不可能。
專家說他們燃油車沒競爭力,新能源又沒跟上,高層還在迷信合資品牌光環。余承東說2025年是生死線,李想說市場會越來越集中,北京現代現在油車賣不動,電動車也沒爆款,轉型慢得要命。
鄭州的店總說現在連郊區都撐不住,要靠廠家補貼才能維持。以前北京現代店隨便一家月銷三四百臺,現在整個省會城市每月才三百多臺,差距太大了。
中韓股東投了八十億想救他們,但價格戰這么狠,合資品牌成本高技術又跟不上,光有錢沒用。崔東樹說合資品牌得趕緊推適合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降價換銷量,但北京現代好像還沒醒過來。
現在鄭州的北京現代店都縮到郊區了,展廳和別人共用,銷售就兩三個人。以前想開店的人求著要名額,現在沒人要,只能眼看著店一家家關。
他們去年周年慶說2025年要賣五十萬臺,現在看簡直是天方夜譚。伊蘭特賣得還算好,但其他車沒人要,新能源車更是交白卷。高層還在說大話,市場已經用銷量投票了。
鄭州的消費者現在更認產品,不care是不是合資。北京現代車價沒優勢,配置也不如自主品牌,年輕人更愿意買電動車,但他們連電動車都沒幾款。
4S店銷售說再這樣下去,連剩下的四家店都撐不住,到時候連展廳都沒了。廠家補貼能撐一陣子,但長期看沒銷量就只能退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