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號角音箱,一定有人會想到古董音箱,尤其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所謂美國西電的“上古神器”。
號角高音作為音響系統中的經典設計,是最古老的音箱技術之一,但直到近十年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比較成熟了。其憑借獨特的聲學特性在老玩家圈子和專業領域備受關注,尤其是專業音箱使用極其廣泛。
為啥號角設計這么受歡迎呢?為什么有發燒友用過之后又默默換成其他音箱?號角高音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缺點?
最早號角設計備受追捧,其實有個辛酸又無奈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早些年是電子管功放時代,機器又大又重,發熱量賊大,輸出效率極低。
這就導致音箱很難達到比較大的功率,為了讓音箱發聲更大的聲音,無奈只好使用號角設計,因為號角設計有幾個極好的優勢:
高靈敏度
靈敏度通常比球頂高音高約20dB,相同響度下所需功率僅為傳統高音的1/100,大幅降低對功放的要求。
瞬態響應突出
振膜驅動空氣時慣性極小,能實現“瞬時啟停”,殘余振蕩抑制出色,對音樂細節(如弦樂泛音、打擊樂瞬態)的還原能力極強。
高指向性
輻射角度集中,直達聲比例高,減少房間反射聲干擾。在非理想聽音環境中(如未做聲學處理的房間)仍能保持清晰的結像和音場層次感。
說白了就是小投入大產出,花一分錢出兩分的聲音。正是這些優點,讓它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備受推崇。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優點越明顯,缺點也越大,想練成葵花寶典,就要付出代價。
我們把優點反過來看,就是它的主要缺點:
頻響帶寬不足
傳統號角頻響覆蓋非常狹窄,傳統的3~4寸壓縮器頻率范圍差不多700Hz~12kHz左右,往上還要配高音,往下還要配低音,很難銜接好。
而且頻響曲線不易平直,設計不好就會出現尖銳金屬聲或"齒音"(斯斯聲),尤其金屬號角,在過量時很刺耳。好在現代科技仿真模擬計算配合現代工藝和復合材料和復合材料加持下,問題正在被解決 。
聽音位置要求苛刻
號角高音的能量非常強,但輻射角度很窄,大概60~90°。狹窄的“皇帝位”范圍,要求聽者頭部保持固定,偏離軸線可能導致高頻嚴重衰減、頻響變差或音色失衡。
如果在小房間聽不但會因為輻射角度小難以覆蓋聽眾區域或者說不同座位之間聽感差異大,還可能因為能量過強導致嚴重的壓迫感,或者說比較刺耳,聽久了累。
易暴露系統缺陷
高靈敏度會放大音源、線材、功放引入的干擾和器材瑕疵,尤其是底噪聲,對前端設備匹配度要求比較高。
相對比較常見的球頂高音有什么明顯差異呢?可以參考下面表格:
通過以上介紹你應該也看出來了,號角這種東西興起是因為一個時代的局限性,而如今我們已經有了更多選擇,所以在家用音箱上已經不再是主流。
但是在商用領域,號角高音依然還在被廣泛應用,為什么呢?
一方面舞臺音箱或者專業音箱使用的場地都比較大,就需要音箱能輻射到更遠的距離,并且盡量減少房間反射干擾,尤其是體育館等沒有經過聲學優化,反射強烈的環境,比如前幾年德云社商演就出過事故。
號角輻射角度小這時候就成了優點,傳輸過程降低干擾,直達聲可以送到最后一排觀眾位置。
第二個優點是靈敏度高,功放就可以省錢啊,專業音箱說白了是干活工具,掙錢用的,配上便宜的小功率的就行了。
至于好不好聽,那都是次要的,老板不會在意,觀眾又不懂,震耳欲聾就行了。
家庭影院使用的話老蝸牛有兩個建議,或者說提醒。
小于15平米的影音室,請慎重選擇號角音箱,那玩意施展不開,史密斯倆口子都知道屋子里對打,手槍比狙擊槍更好用。
大部分設計不是很好的號角,聽起來都會偏硬,刺耳,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初聽很刺激,聽久了耳朵累(對聽力退化的老年人來說,這可能反而是個好消息)。
所以如果你有意選購一款號角音箱的話,最好到店里完整觀看一部美國動作大片,比如《頭號玩家》、《變形金剛》等,如果看完依然感覺很喜歡,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入手了。
簡單總結
號角高音(其實不僅是高音,低音也可以做成號角,只是太過巨大不適合普通家用)統治了一個時代,甚至曾被封神。但是隨著理論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發展,功放功率越來越大,當光環褪去,我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當然號角也在與時俱進,如果喜歡的話,不妨買一對號角音箱玩玩,最后祝你玩得愉快。
相關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