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CCTV-7在《礪劍》節目中,提到了“殲-20在東海上空驅離外機”,大家都認為“外機”就是F-35。而這次發生在東海上空的交手,也就是全球巔峰的隱身戰斗機格斗。隱身戰機之間的對決,再次讓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對于殲20戰機 已經取消了近距空戰使用的機炮,那么,殲20戰機在近距格斗當中,是否會對美軍的F22和F35同樣擁有優勢呢?
回顧央視罕見公開的畫面:東部戰區空軍“王海大隊”的殲-20戰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成功攔截并驅逐外軍F-35隱形戰機編隊。在數輪激烈攻防中,殲-20憑借高速機動和戰術包抄壓縮對手活動空間,最終迫使對方撤離。最令人震驚的是,殲-20在對抗中一度逼近F-35至僅一公里距離,展現出“空中拼刺刀”的決絕姿態。這場全球巔峰隱身戰機的交鋒,揭示了第五代戰機對抗的新常態:當隱身技術抵消了超視距優勢,近距格斗成為決勝關鍵。
顯然 這種疑問讓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隱身悖論,為何頂尖戰機仍需近身搏殺?現代空戰曾被認為超視距打擊將終結近距格斗,但隱身戰機的出現顛覆了這一認知。當殲-20與F-35這類第五代戰機相遇時,雙方先進的隱身性能相互抵消了雷達探測優勢。隱身戰機間的雷達相互發現距離急劇縮短。F-22之間的探測距離僅約25公里,即使是大型預警機也只能在35公里外發現它們。
如此之近的距離,也就意味著戰機的雷達將無法輕易鎖定對方,畢竟 忽隱忽現的目標不僅僅限制戰機的雷達,還將限制中距空空導彈的作戰。以美軍AIM-120中距導彈為例,它對隱身目標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捕獲距離降至10公里,且需要持續鎖定目標30秒以上才能有效攻擊。而殲-20的電子偵察系統能在10秒內察覺被鎖定狀態,雖然要比美軍強,依然需要長時間鎖定。這種技術特性迫使隱身戰機間的對抗往往進入視距內格斗。
那么隱身戰機之間的對決就被迫拉入到近距格斗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大家通常所說的“狗斗”。央視公開的攔截行動中,殲-20展示了碾壓F-35的機動優勢。其核心技術在于革命性的氣動布局——升力體邊條翼鴨式設計使升力系數高達2.1-2.2,遠超F-22的1.6和F-35的1.3。配備渦扇-15發動機后,殲-20推力達到18.5噸,支持1.8馬赫超音速巡航。而F-35因翼載荷過高無法持續超音速飛行,在機動性上處于天然劣勢。
在實戰機動中,殲-20的超音速轉彎半徑比F-35小20%,能在高速狀態下完成6G過載機動。這一特性使殲-20能通過急轉彎快速壓縮F-35的活動空間,將對手逼入死角。相比之下,F-35的單發設計在超音速狀態下穩定性不足,飛行員需頻繁調整尾翼維持平衡,進一步削弱了其機動能力。這就已經意味著在機動性領域,美軍的F35落于下風,對于空中近距格斗的雙方戰機來說,戰機的機動性將決定他們的成敗。
除了戰機機動性對比以外,在隱身與感知,戰場透明度的單向上殲20同樣擁有優勢。殲-20在格斗中的另一核心優勢是隱身與感知能力的完美結合。其 菱形機頭與S型進氣道設計,配合先進復合材料,將雷達反射截面積控制在0.01-0.1平方米,媲美F-35甚至優于F-22。殲-20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合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實現360度無死角監控。這種“我看得見你,你卻看不見我”的單向透明優勢,令對手陷入被動。
而我們依然還有疑問,在近距格斗,沒有機炮的殲-20如何制勝?殲-20取消機炮的設計曾引發質疑。美國前F-22飛行員David Berke認為這表明“中國認識到陷入近距離空戰不是任務目標”。但東海對抗證明,隱身戰機間的近距格斗不可避免。現代空戰中,機炮的有效射程僅約800英尺,而先進格斗導彈在1000英尺外即可發揮作用。殲-20配備的PL-10E等導彈結合頭盔瞄準系統,能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看到即命中”。
在與F-22的潛在對抗中,殲-20同樣具備優勢。其空重僅15噸,比F-22輕4.6噸;翼載荷290千克/平方米,優于F-22的310千克/平方米。配合先進氣動布局,在非超音速狀態的持續機動性上明顯占優。更重要的是,殲-20飛行員展現了 “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意志。在東海攔截中,他們通過公開頻道傳達“絕不退讓”的決心,并將戰機逼近至一公里內,甚至做好撞擊準備。這種戰斗精神對敵方形成強大的心理震懾。
而且央視曝光的這次對抗當中 我們還發現殲20戰機所擁有的數量優勢與技術迭代的雙重壓制。東海對抗不僅是單機性能的比拼,更體現體系化作戰能力的差距。在戰機數量方面,美國F-22機隊僅有188架,考慮妥善率后能部署東亞的不足50架。而 殲-20正以每年百架速度量產,全面換裝各戰區。殲-20在態勢感知方面 全面碾壓F22,畢竟航電系統基于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技術,而F-22的機載計算機仍是90年代產品,無法勝任現代信息化戰場需求。
東海上的這場隱身對決已經寫入現代空戰教科書。央視鏡頭記錄下的不僅是F-35的撤離,更是空戰規則的轉變。當殲-20飛行員在公共頻道發出“絕不退讓”宣言時,當 中國戰機逼近至一公里展示霹靂-15導彈時,外軍飛行員面臨的不只是技術劣勢,更是 意志力的徹底碾壓。未來西太平洋的天空中,隱身戰機的近距格斗將成為新常態,而殲-20已證明自己在這片空域的主場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