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5年,合資品牌份額將從40%降到10%,其中30%是中國品牌未來增長的空間。”2023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一個預測嚇壞了不少合資車企。
的確,從十年前的三七開,合資占到70%的地位,到如今不到40%,時不時還要被傳出要“退出歷史舞臺”的聲音,如今的合資車企儼然是下山的神。
但市場不會一成不變,合資也定然不會讓這個預測成為現實,他們不再墨守成規,紛紛開始找科技公司合作,拓寬中國“朋友圈”,從“防御”模式轉向“反攻”模式,而這樣的做法也已經初見成效。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從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到廣汽豐田、上汽通用、北京現代……這些合資品牌的銷量紛紛實現了逆勢向上。
其中,北京現代更是6月環比增長66%,共賣出21713輛新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曾經一降再降的它,終于還是頂住了壓力,用一份銷量報告宣布自己又“回來”了。
反攻的底氣何在?
如果對北京現代持續關注,會了解到近年來現代車型在自主和新勢力的圍追堵截中破局,的確不是易事。
2013年-2016年,北京現代連續四年銷量超百萬,創下令業內驚嘆的“現代速度”,但從2017年開始,其銷量連年下降,陷入疲軟期。
雖然北京現代銷量在近年來下滑不少,但對比起新勢力車企以及不少自主車企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在于用戶積累。
這也是北京現代此次發起銷量反攻的重要支撐。銷量的本質是用戶的信任票,北京現代深諳此道,將用戶關系建設置于核心。
一方面,通過與京東養車、天貓養車戰略合作完善售后網絡,另一方面,北京現代持續注入情感溫度,從“最珍貴的在身邊”車主故事征集,到N Line系列活動,再到BLACKPINK巡演門票,實現“千人千面”的情感鏈接。
更值得稱道的是,其在貴州榕江等地區受災時的快速響應與車主關懷,展現了品牌的責任擔當,將冰冷的交易升華為有溫度的伙伴關系。
而除了俘獲了不少粉絲外,北京現代還留下了許多優質的產品。全新伊蘭特(參數丨圖片)憑借時尚的外觀、出色的操控性能以及較高的燃油經濟性,成為家轎市場的熱門選擇;全新途勝 L 定位為主流緊湊級 SUV,卻以其大氣的外觀、寬大的內部空間以及豐富的智能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脫穎而出;在 MPV 市場,庫斯途以高性價比、舒適的乘坐體驗等優勢,穩居 20 萬以內合資 MPV 銷冠位置。這些主力車型的優異表現,為北京現代整體銷量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更為關鍵的是,面對洶涌的新能源浪潮與市場焦慮,北京現代展現出難得的戰略定力。它堅定推進“在中國 為中國 向全球”戰略,并將2025年明確為“新能源品牌元年”。
并且,不同于一些品牌的倉促上馬或猶豫不決,北京現代的電動化轉型節奏可控、步步為營,深厚的現代汽車全球技術積淀(連續三年全球Top3)是其底氣所在,這種體系化能力的優勢,使得北京現代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并在戰略調整過程中實現平穩過渡和有效落地。
ELEXIO:北京現代下半場的“關鍵先生”
如果說上半年銷量企穩回升是戰略調整的階段性成果,那么ELEXIO的上市無疑是北京現代開啟下半場、決勝新能源賽道的關鍵戰役。
作為北京現代“新能源品牌元年”的開篇之作,ELEXIO基于現代汽車集團成熟的E-GMP純電專屬平臺打造,在核心三電技術(電池、電機、電控)、充電效率(支持800V高壓快充)、空間利用率及駕控體驗上擁有先天優勢,是北京現代向市場展示其全球領先技術儲備和電動化硬實力的最佳載體。
在合資陣營電動化轉型普遍被認為“遲緩”的背景下,北京現代的電動化路徑并非激進冒進,也非裹足不前,ELEXIO的推出是其向市場宣告其堅定轉型決心的有力證明。它體現出北京現代一種“深耕技術+聚焦價值”的理性轉型邏輯,承載著其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殺出重圍、實現“后發先至”的期望,
恢復銷量正增長只是開始,北京現代想要在中國快步跑回合資“第一梯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當價格戰硝煙彌漫,北京現代證明了不依賴單一爆款或惡性降價,同樣可以穿越周期。
對于整個合資陣營而言,北京現代的探索提供了一種可能——在電動化與市場巨變的洪流中,不迷失于速度的競賽,以體系為基,以用戶為本,以技術為矛,或許能走出一條更可持續的“慢熱”但穩健的復興之路。
這條路注定充滿挑戰,但北京現代的初步成果,無疑為迷霧中的同行者點亮了一盞微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