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到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副作用?今天就給你講清楚。當然,我這兒不是說應試教育不好,應試教育肯定有適合的人群,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咱們得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首先,應試教育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因為大多數老師或者周邊環境,往往會把考試分數當作標準,有的老師甚至會給孩子貼標簽。而且校園環境也未必盡善盡美,成績好的因為備受優待,可能會貶低成績差的。對于成績不好又高度敏感的孩子,身處這樣的班級,總會感覺矮人一頭,抬不起頭。
你看,成績差的孩子向成績好的請教數學題,有些成績好的趾高氣揚,故意讓對方難堪,這是人性的惡,我說的是一種現象,并不是針對某類人群。
其次,會讓孩子思維僵化。你想想,從小學到高中,6 到 18 歲這大好的青春時光,不是在上學,就是在上學的路上,就像被困在籠子里。懂的都懂。思維大多是做題思維,啥是做題思維?
就是有個正確答案擺在那兒,得朝著那個答案靠攏。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是不是會覺得有些個性化答案也是對的,可寫上去老師批改卻說不行?
因為標準答案就那一個,不能發散思維。這就導致很多人長大后依舊不知變通,思維單一僵化。為啥?因為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這種教育,人很難從后天改變,畢竟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都這么過來,已經像個工具人、機器人,定型了。往往能改變自己的人,才能改變命運和現狀。
再者,應試教育會讓孩子技能單一,就只會做題、考試。可您要知道,進入社會后,能力很重要,像社交能力、為人處世能力、上下銜接溝通的能力、搞業務的能力、推銷產品的能力、口才表達能力等等,學校都不教,所以得自己學。
最后,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的最終目標是讓他成為幸福的人,不是高分的人,也不是成功的人。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掙再多錢,最后可能被錢束縛失去自由。很多成功人士的情況,你去調研就清楚。經歷了這種日復一日的作息折磨,早出晚歸,初中高中皆是如此。
從小生活在這種內卷環境中,會覺得不努力讀書就有罪,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有極強的不配得感。一停下來就焦慮,覺得不該休息,休息都是可恥的。我也有過這樣的階段。所以為啥我有時說“披著羊皮的狼”,很多人理解錯了,以為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不是的,我就是極其坦誠,所以無堅不摧,有啥說啥。只要覺得自己正直,不害人。
如果在這種教育體系下,變成了聽話的綿羊,而不是野心勃勃、難以馴服的狼,那大概就會泯然眾人。能接受就行。我的教育目標不想把孩子變成工具人、聽話的羊,不能天天只知道上學工作,即便當下無力改變現狀,也要在夾縫中找到幸福的點。比如在街上看到一只貓一只狗,會覺得開心、可愛,這就是夾縫中的幸福感,而不是看到啥都覺得沒意思。我覺得如果應試教育讓人不懂享受生活,沒有感受幸福的能力,那比啥都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