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發布的小米 YU7 創造了世界汽車史的新紀錄——3 分鐘大定 20 萬臺,開售 18 小時鎖單突破 24 萬臺。
雷軍之后發文稱:
小米YU7發布以來,媒體和用戶朋友們在試駕后給出了很多好評,鎖單也遠超預期,誠摯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和厚愛。
同時,雷軍也在 2 號晚上進行了一次返場直播,分享了 YU7 發布和上市背后的故事,也回答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董車會全程觀看了直播,其中對于準車主最為重要的是——
從 7 月 6 日上午開始到 7 月 7 日晚上 24 點,鎖單(非準現車)用戶可以進行限時改配,但是改配之后的訂單要重新排隊。
針對小米 YU7 標準版和 Pro 版的手動調節方向盤是否會影響主駕零重力座椅體驗的問題,雷軍并未在直播中提到,但是小米汽車官方通過微博做了回應。
此外雷軍還回答了主持人和網友關心的其他問題,董車會全程做了記錄并做了不影響原意的文本優化。
問題列表如下,大家可以跳轉到自己關注的部分閱讀:
– 發布會之前說特別擔心,是在凡爾賽嘛?
– 大定數據是否有水分?
– 有多少訂單是從 SU7 轉過來的?
– 下定 YU7 車主的用戶畫像是什么樣的?
– 是否會開放選配通道?
– 提車禮盒里有什么內容?
– 為什么 YU7 的訂單數量會這么夸張?
– YU7 的定價有沒有什么糾結的過程?
– 一些免費贈送的東西是怎么考慮的?
– 為什么女車主的訂單比例這么高?
– YU7 在智能化上有哪些進步?
– YU7 在路測和質量控制上做了哪些工作?
– 怎么看友商對于 YU7 所謂的攔截話術?
– 網友提問:從 SU7 到 YU7 ,雷總在心態上有什么變化嘛?
– 網友提問:覺得 YU7 超過 Model Y 了嘛?
– 網友提問:小米汽車有出海計劃嘛?
– 網友提問:怎么看何小鵬也發微博提了 YU7 的 Pro 版本?
– 網友提問:為什么沒有車身同色的輪眉?
發布會之前說特別擔心,是在凡爾賽嘛?
雷軍:
第一點就是 SUV 的市場很大,但是競爭很激烈,國內對 MODEL Y 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但這么多產品沒有一個撼動 MODEL Y 的,所以 SUV 的市場看起來很大,但競爭很激烈。
第二點是,YU7 在 SUV 里是一款非常不同的產品,可能跟過去大家見過的那些產品不一樣,它是一款豪華高性能的 SUV ,不是一款普通的、平庸的這種大空間 SUV,這個形態消費者是不能接受。
還有因為我們全系標配了很多配置,比如我們全系標配了極光雷達,全系標配了 700 tops 算力,這個配置相當于競品的 Max 或者 Ultra 版本,成本很高,定價也超過了 25 萬,這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所以還是挺擔心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火。
后面,我也又找了七八個媒體的老師(來尋求意見),他們都比我樂觀很多。
大定數據是否有水分?
雷軍:
借這個機會給大家解釋一下,其實這也是行業慣例,別的公司叫猶豫期一般是 3 天。我們首銷期定 7 天,主要是擔心我們的店面數量不夠,試駕安排不過來。
我剛開始做汽車,就不太懂,我說這個猶豫期是什么意思?猶豫期就是可退,我說為什么不踏踏實實寫個三天可退,七天可退。然后我就寫了個七天可退,所以大家說我們這個大定有水分。
我們跟整個汽車行業的規則是完全一樣的,但后來呢,還是有很多人質疑。(發布后)18個小時,我們公布了鎖單數字,就是不可撤銷的鎖單達到了 24 萬單,太夸張了。到了 24 小時,(大家)就問大定數字,鎖單數字,我說就不公布了,省的各種討論質疑,沒必要。你們愛相信多少,(就)相信多少。
有多少訂單是從 SU7 轉過來的?
雷軍:
SU7 和 SU7 ultra 轉單數不足 YU7 的總訂單數的 15%,就大概占10%(左右),這個數比我們想象中要少不少,也讓我對YU7的產品力和口碑有了更強的信心。
下定 YU7 車主的用戶畫像是什么樣的?
雷軍:
定 YU7 的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大概平均年齡 33 歲,對比 SU7 稍微大 3 歲左右。
在訂單里面,女性用戶的比例是 30%,當然也有可能是男主人買回去給女主人用的,比 SU7 首銷期大概高了 4.5%,女性車主最喜歡的顏色是流金粉和丹霞紫,男性最喜歡的顏色是寒巖灰和深海藍,深海藍是絕對被嚴重低估的一個顏色,實車非常漂亮。
蘋果用戶大概占到了 52.4%,比 SU7 同期也高了4%,因為我們做小米汽車的時候,就下決心要更好的支持蘋果生態。
購買城市的前三名是上海、杭州、北京,都是 model Y 賣的最好的城市。所以我們的產品也是能跟 model Y 面對面競爭的,當然 model Y 很強,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超過 model Y 的。
是否會開放選配通道?
雷軍:
我看到網上有很多人商量,有很多人提意見。我們內部反復商量以后就下決心,提供一個限時改配的機會。
從 7 月 6 日上午開始到 7 月 7 日晚上 24 點,鎖單(非準現車)用戶可以(進行改配),大家可以去店里仔細比較一下,但是要特別提醒大家,改配之后的訂單要重新排隊。
我們小米之家建設的進度非常的快,目前覆蓋了 92 個城市,一共建了335家,所以呢,7月份我們還將新增18家,我們的網絡會覆蓋的越來越廣,也方便大家以后能夠在自己家旁邊就近體驗,就近試駕就近提車。
先跟大家說個抱歉,因為這幾天我在網上看到,所有店里的視頻都是人山人海,可能體驗不太好。服務業很難做的很好,先和大家說個抱歉。這一波過去以后,我相信我們的服務品質就會全部上來,主要是人實在是太多了,隨著我們門店越開越多,相信大家的體驗也會更好,在這里也跟我們的這個一線這個交付的這個同事們道一聲辛苦了。
提車禮盒里有什么內容?
雷軍:
一頂棒球帽,一個破窗錘,還有一副墨鏡和眼鏡盒以及在行車記錄儀上可用的 U 盤。
因為整個 YU7 都采用了雙層夾膠玻璃,連三角窗的玻璃都是雙層夾膠的。這種玻璃如果是女生的話在著急的時候很難打得開,所以我們又重新定制了一把破窗錘。
為什么 YU7 的訂單數量會這么夸張?
雷軍:
實話實說呢,這段時間我也在問我自己問同事問我碰到的每一個朋友,我說為啥,因為他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簡單總結一下,這款車賣得這么好,最最重要的是產品定位精準,同時產品力超強??赡苓€有很多原因我們沒總結完,但有一條是確定的:首先是因為產品力超強。
比如說全系標配。首先標配了電車最重要的性能和續航,尤其是續航。續航是用戶需求最強烈、最貴的配置,也是最考驗技術實力的地方。我們 YU7 全系超長續航,標準版CLTC續航835公里,在中大型純電 SUV 里絕對是第一個。
有人說買 SUV 一定要買四驅,這次我們的 Pro 版和 Max 版都是四驅,Pro 版四驅的續航達到 770 公里,在純電四驅 SUV 里也是續航第一。
易車實測標準版跑了 784 公里。汽車之家實測標準版跑了 756 公里,表顯續航歸零后續航 28 公里,所以他們總續航也達到 784 公里。續航達成率高達 93.9%,這個數字很強大,一個標準版實車跑了將近八百公里。懂車帝使用了 21 寸運動輪胎,這種情況下實測續航依然達到 652 公里,也是他們測試榜單的第一。
YU7 這次全系標配非常多,從標準版開始,標配連續阻尼可變減震器,開起來的質感和舒適度都特別出色。Pro 版和 Max 版還有空氣懸架,體驗更好,CDC 是全系標配的,智能底盤也是全系標配。
接著還標配高階輔助駕駛,是 1000 萬 clips 的版本,硬件也特別強,包括最新的英偉達芯片,700 TOPS 的算力標準版就有,還有激光雷達、四個毫米波雷達,相信大家體驗后會感覺進步非常明顯,與之前完全不同。
當然,在車里實車體驗,最震撼的可能是天際屏。天際屏相當于由三個投影構成,都是 mini LED 屏,投影到視野下方構成那么長的屏,效果特別好,沉浸感特別棒。很多網友覺得其中的萌寵特別靈動好玩。
還有,全系標配雙層夾膠玻璃,連側三角窗都是夾膠玻璃。還有 800 伏碳化硅高壓平臺。在安全性上也做了很多增強,比如有 2200 兆帕的超強鋼,A 柱 B 柱內嵌防撞架結構。電池包底護板增加了防彈涂層,車底部還裝了 1500 兆帕的防刮底橫梁,防止電池包蹭底,在安全性的改善上下了很大功夫。
YU7 的定價有沒有什么糾結的過程?
雷軍:
我們在發布會的前一天彩排之后,大家對了一下,五分鐘大家就就定下來了,特別爽快。
當然過程中也有一些小擔心,覺得過了 25 萬這個心理線消費者能不能接受。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產品競爭力很強,還是對產品力特別有信心,而且我們在質量安全性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我們心里還是有底。
一些免費贈送的東西是怎么考慮的?
雷軍:
YU7 跟很多車都不太一樣,Max 版本上面有零重力座椅,標準版的首銷權益當中也有。
我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看著來來往往的車,發現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一個人在開車。我覺得很奇怪,四年前我剛開始做車的時候呢,我就很不理解。大家做車的時候,(想把)副駕的凳子(做)舒服,把二排甚至第三排做的很好,很少有人談把主駕做好。
我覺得80%是一個人開車,為什么不把主家做好呢?這是我很好奇的。
所以,無論是 SU7 還是YU7,我們都將其定位為駕駛者設計的車,是為自己開車的人設計的。因為車好不好開、性能如何、主駕舒不舒服,這才是最關鍵的,之前很少有人重點考慮這一點。
當我做這輛車時,主駕的零重力座椅引發了同事們激烈的爭論,他們問為什么不是二排零重力呢?當然我們的二排也很舒服,但我們比較早地在主駕配備了零重力座椅。雖然國內有一家同行也做了,但這樣做的車非常少。
當時我和工程師聊到這個設計,他提出的一個觀點打動了我。他說副駕的零重力座椅可以讓乘客躺下休息很舒服,但主駕的駕駛者如果需要午休或長途駕駛中途休息,難道要下車繞到副駕去使用零重力座椅嗎?為什么不在主駕直接提供一個零重力座椅?這個想法讓我很受觸動。我觀察到,一般的司機中午在車里休息,多半也是直接在主駕睡的。
因此,我們認為把主駕做好非常關鍵。所以我們整個 YU7 的定位就是:自己開很舒服,同時也兼顧家庭和日常使用。
在發布會結束時我講的那幾句話,的確打動了不少人。其實那是我們做用戶調研時,很多用戶的心聲。
許多用戶,尤其是那些在職場辛苦打拼、有家有孩子的人,逐漸感到失去了自我。有人甚至告訴我:「有孩子后,一年半我連件新衣服都沒買過」。
因此我在思考,如何在愛家人的同時也能愛自己、呵護好自己。于是我就寫了那段文字,來表達我們 YU7 的定位。
我們在設計 YU7 時,就不想做一輛普通平庸的車,而是想做一輛有性格、能讓人感到愉悅的車,同時具備非常強的先進性。
YU7 是為兩種人設計的:一種是無法容忍平庸、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另一種是雙肩扛著責任,但內心仍有遠方的人。這兩類人正是 YU7 的主要用戶群。
為什么女車主的訂單比例這么高?
雷軍:
我們雖然這幾天看訂單 30% 是女車主,但是有很多是男生買給女朋友和太太的。
所以呢,我認為整個 YU7 跟 SU7 未來可能都是(男女比例)50 對 50,50,所以這次我們就很想服務好女車主。
我們在防曬方面又前進了一大步。雖然以前的防曬做得挺好,但用戶對遮光隔熱有新的需求。因此,我們首先推出了物理遮陽簾作為配件,用戶可以在小米汽車APP商城購買。
同時,我們在 Max 版本上投入很大功夫,搭載了最新一代 EC 天幕。完成開發后,我對調光速度(約需兩三分鐘)仍有些顧慮。經過激烈討論,我們最終選擇了遮光效果和隔熱效果最好的最新一代 EC 天幕。實際體驗非常接近物理遮陽簾的效果,非常厲害。
關于安全問題,我們所有的測試項目都完全覆蓋了 CNCAP 的所有碰撞測試。這次我們特別針對女性駕駛員和乘客進行了全工況、全席位的碰撞測試。這個測試在標準里是超綱的,標準并未要求這么高,但我們特意做了來以解決女車主的安全問題。
除了防曬,用戶還特別關注收納。SU7 的收納本來就很出色,這次 YU7 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二排座椅下方的抽屜設計的很出色,能放紙巾盒、小朋友的玩具、毛毯等。
YU7 內部的收納位總計多達 36 處。用戶反饋最強烈的是磁吸紙巾盒設計。我個人非常喜歡把物品放規整,開車時特別煩惱紙巾盒無處安放,放在后排會晃蕩。放在扶手箱下方拿取又不方便。因此我們在中控屏后面設計了一個磁吸位,可以優雅地固定紙巾盒。這個細節打動了很多用戶,變得既方便又優雅。
我們對用戶場景的洞察、用戶研究和溝通交流做得非常細致,下了很多功夫。磁吸紙巾盒只是眾多類似功能中的一個例子。就像之前的螺紋孔手機支架(盡管有同行對此議論),我們絕不僅僅是做了個支架,而是在整個生態擴展上投入巨大。
這次設計還為整個家庭都有考慮,包括小朋友和寵物。我們專門思考了小朋友在車上的舒適度:材料是嬰幼兒可直接接觸的安全材質;空調升級為柔風健康空調;后排空間寬敞,可躺至 135 度,下方有抽屜收納;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二排屏;橫向空間足夠大,安裝安全座椅后還能坐兩人。這些設計都是對標 MODEL Y 和卡宴進行的。
此外,我們專門開發了寵物模式,并在后視鏡底座位置預留了安裝 4K 云臺攝像頭的接口,方便車主觀察和與車內寵物溝通。我們還設計了一款豪華貓包,在發布會上展示時引起全場歡呼。為了做好這個包,我們集合公司幾十位養貓員工共同出主意。這款包特別通風透氣,兩側設計精良,質量好且外觀美觀,讓寵物出行更舒適。
YU7 在智能化上有哪些進步?
雷軍:
我們將四個域控制器全部整合在一起,做了一個四合一的控制器。這實現了減重、減少體積,并且通過全鏈路打通降低了功耗。
現在,我們將這原本需要四個盒子的控制器系統,整合變成了一個盒子。這個四合一的控制器不僅體積大幅減小,功能還增強了很多。
這次整合是整個底層架構和科技上的重要進步,它是整車智能化的基座,大幅提升了智能化水平。通過全棧式優化,能夠讓車輛系統運行更加智能高效。
YU7 在路測和質量控制上做了哪些工作?
雷軍:
我記得去年 SU7 發布時就提到我們做了大量道路測試。首先跟網友們匯報一下,SU7 的實際道路實測仍在持續進行。前段時間我問了同事,SU7 的耐久測試已跑過 1000 萬公里,目的是考察車輛整個生命周期的質量。YU7 是我們的第二款車,我也詢問了行業情況:通常測試車輛規模從大幾十輛到 250 輛左右,我們投入的測試車輛量相當大。
我們堅持道路實測有其特別意義。雖然行業普遍同時進行道路實測和實驗室仿真測試,但仿真不能完全替代道路實測。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YU7 在上市前已實測了 649 萬公里。上次披露這個數字后引起不少討論,有人認為這是行業常規操作。但需要說明的是,不做大量測試的同行,其測試規模至少比我們小 3 到 5 倍。這也是為什么大家經常能在路上看到我們測試車的原因。
我深知小米造車一定會被千萬網友嚴選,任何問題都可能被放大一萬倍。所以四年前造車伊始,我們就把質量放在頭等位置。我非常重視測試,每年冬季和夏季都會進行 YU7 的耐久測試。從北京到上海的路線,我自己就完整開過兩次全程。最后一次是今年 1 月份,天氣較冷,高速上基本沒開空調。我開的是 YU7 標準版,1300 公里只充了一次電,這個結果徹底震撼了我,讓我完全放心了。
很多人認為續航只是靠堆電池就能做到,但絕非如此。這也是我佩服特斯拉的原因——他們的電池比我們小,但續航做得不錯,電耗水平控制得相當好。這涉及到電機的能量效率、電池散熱以及每一個功耗點的優化,與做手機時對續航的重視高度相關。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多環節都做好才能得到好結果。至今我們還有一個特戰隊,每周都在更新續航優化的新進展。同樣,在第三方充電樁兼容性和充電效率優化上,我們也有特戰隊持續努力,以逐步提升用戶體驗。
這次測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24 小時耐力挑戰。一輛純電車以超高速連續跑 24 小時(充電時間也計算在內),是對整車耐久性、性能、充電能力、散熱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嚴峻考驗。YU7 在這次挑戰中跑了 3944 公里。我希望整個行業都能開始在技術、耐久性和質量上「卷」起來,這樣的競爭才更有意義。這兩天也有用戶和媒體在呼吁進行類似測試,以推動整個行業持續進步。
怎么看友商對于 YU7 所謂的攔截話術?
雷軍:
今天下午我看到網上有不少討論,提到一些車企或友商在競爭上采用了全新的玩法,其中涉及針對小米YU7的所謂「攔截話術」。
我們仔細看了相關內容,也在網上看到個別車企專門為銷售人員培訓的、針對小米 YU7 的應對話術。我認真學習了這些內容,實話實說,其中內容不太準確,甚至有些詆毀和歪曲,包含很多不實和片面的信息。
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做。我真的不建議同行采取這種方式。我相信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優點。如果你們對自己的產品足夠自信,只需要把你們的優點講清楚就行了,其實完全不需要去詆毀或者使用虛假信息。如果對自身產品力有足夠信心,完全不必給友商的產品惡意差評。
另外,我們目前也在努力提升產能。當下確實因為鎖單數量遠超預期,導致交付排隊時間較長。希望大家能多給我們一點點耐心,稍許等待一下。我們會全力提升產能,但實話實說,排隊等待的人實在太多了,懇請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
當然,如果大家急著用車,我覺得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其實都不錯。比如可以關注明天發布的小鵬 G7,還有月底發布的理想 i8,其實 Model Y 也還是蠻不錯的,我看到昨天早晨特斯拉還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大家確實有很多好的選擇,如果真的著急用車,可以考慮這些選項。
YU7 這么火,SU7 是不是賣不動了?
雷軍:
很多朋友關心 YU7 這么火,SU7 是不是賣不動了。實話實說,我們原先也有些擔心。但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數字:
首先,6 月份是 YU7 的宣傳檔期,本應是 SU7 銷售壓力最大的時候。然而 SU7 的新增訂單反而比預期多了不少,一個月內我們三次調高預測,最終在 YU7 宣傳最猛烈的時候,SU7 當月新增鎖單達到了 14000 輛。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可觀。
其次,YU7 的總訂單中來自 SU7 轉單的比例不到 15%。這說明 SU7 依然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和良好的口碑,喜歡轎車的人還是很多的。
而且,SU7 發布至今僅15個月,累計交付量已非常接近 30 萬輛。15 個月交付 30 萬輛的成績非常了不起,也證明了這輛車的質量非常出色,獲得了用戶的高度認可和良好口碑。
SU7 為什么要在紐北刷圈?
雷軍:
去年是我們第一年在紐北刷圈,缺乏經驗。在紐北刷圈最大的挑戰是天氣,那里經常下雨,一下雨就無法進行。當時我們沒經驗,租用的時間連在一起,結果兩天都泡湯。我自己包了三天,結果整天都下雨。后來通過各種方式找人幫忙借時間,折騰一整年只有十分鐘的機會,感覺非常憋屈。
今年我們改變了策略,包了四次時間,大約每兩個月一天,做了充分準備。紐北賽道檔期競爭非常激烈,我們提前鎖定了這四天。
4月1日第一次跑,天氣尚可。出乎意料的是,原型車第一圈就跑出了 6 分 24 秒,刷新了記錄。第二圈更是跑出了 6 分 22 秒。這個成績就是今年第一次跑的第二圈創造的。后來沒有再刷更高成績,一是大家認為已接近極限,二是 6 月 6 日全天下雨。即便如此,這個成績也比去年( 6 分 46 秒 874)提升了 24 秒,非常夸張。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么執著于紐北刷圈。百年汽車史證明,所有偉大的車都從這里起步。因為追求高圈速能迫使你把車做好——它對動力、底盤、剎車、散熱、可靠性、安全性缺一不可,是對技術能力的全方位極限考驗。正是決定在紐北對標保時捷、用最高標準打磨技術,我們的車才擁有今天的駕控水平和質量。我們把賽道上打磨的技術持續應用到量產車上。有人說家用車不用這么折騰,但看看世界級公司(寶馬、奔馳、豪華品牌),都在賽道上刷圈提升技術。只有在極限情況下才能真正做好技術。我們在賽道上打磨技術,下放到量產車,提升駕駛質感和品質。
為了表達決心,我們已在紐北租用了辦公室,預計明年年初啟用。歡迎大家去紐北時做客。此外,紐北廣告牌資源稀缺,我們要求同事見縫插針爭取?,F在去紐北旅行或跑圈,就能看到小米廣告。紐北每年訪客約 250 萬人,每次刷圈視頻也都能看到。這表達了我們長期在紐北打磨技術的決心,也是大家覺得小米車好開、質量好的核心原因。我們是以十年為單位規劃這件事的。
這次成績令人振奮,因此我們發布了紐北限量版。為了紀念破紀錄,限量版在量產車基礎上加裝了改裝件和專業賽道套裝選裝件,并做了符合法規的安全改裝。這輛車能合法上路,我們專門安裝了六點式安全帶和后排半幅防滾架,并獲得了紐北官方的品牌授權。2025款限量十臺當晚售罄,感謝這十位車主支持。
要特別說明的是紐北限量版永久總量上限 100 臺(今年款 10 臺已售罄),相信購買者都是熱愛汽車文化和賽道的。選購專業賽道套裝的車主也有 100 多位,為了讓車主在賽道盡興,我們提供 Ultra Club 的專業賽道服務(整備、維修、輪胎等)。
除了紐北限量版、賽道套裝和 Ultra Club,我們在賽道文化方面還有更多努力:最近贊助并冠名了CEC(中國耐力錦標賽)。我們想和同行一起推動中國賽車文化普及。本賽季安全車和醫療車是小米 SU7 Ultra,下一站將使用小米 YU7。本周末在寧波賽車場有比賽,Ultra Club 會員有 VIP 觀賽區,并享有專屬的一小時 Ultra 賽道巡游福利。
最后特別說明我們提供的高階駕駛培訓。四年前造車時,團隊建議我先去學,于是我組織所有高管去學,收獲巨大。我發現很多人有駕照甚至駕齡長,但遇到緊急情況不會處理。因此我們專門開設了高階駕駛培訓,定價 1999 元。面向小米車主的前 10000 名免費。培訓投入很大:包含理論課和四項實操(急加速、急剎車、繞樁、低附著力路面金卡納)。例如,很多人從未嘗試過一腳踩死剎車體驗剎車距離。這些培訓能幫你體驗車輛邊界、掌握救車技巧,對應對緊急情況有巨大幫助。每場培訓 20 名學員,配備 13 名教官,成本很高。但有個現象令人郁悶:因為是免費,有人報名后不去,浪費嚴重。懇請報了名的車主,如不能參加請提前告知,把機會讓給別人(我們會在開始前反復確認)。
網友提問:從 SU7 到 YU7 ,雷總在心態上有什么變化嘛?
雷軍:
變化很大。最初我曾認為作為汽車行業的新人,只要認真努力就能把事情做好。然而后來發現,外界對我們的要求并非按新人的標準,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也促使我們更加努力。
網友提問:覺得 YU7 超過 Model Y 了嘛?
雷軍:
我自己是最早一批特斯拉 Model S 的用戶。今年年初,我們專門購買了幾輛 Model Y 煥新版,用于對標學習。我認為 Model Y 確實做得非常出色,很了不起。越是深入研究,越覺得他們真的很厲害。因此,我們希望以特斯拉為標桿,在各個維度上逐步接近甚至超越。Model Y 同樣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
網友提問:小米汽車有出海計劃嘛?
雷軍:
由于目前國內排隊等待交付的用戶數量太多,我們將優先解決國內的交付問題。因此,海外市場的拓展計劃預計要到 2027 年才會啟動。在此之前,我們會專注于國內事務,確保國內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
網友提問:怎么看何小鵬也發微博提了 YU7 的 Pro 版本?
雷軍:
我與何小鵬有近 20 年的友誼。如今大家都在造車,同處一個行業。我認為這個行業里不應只有競爭,也應保有兄弟情義。在此預祝小鵬明天 G7 發布成功,如果大家感興趣,也歡迎去支持小鵬汽車。
網友提問:為什么沒有車身同色的輪眉?
雷軍:
如果定制項特別多的話,其實對整個生產節拍影響很大,所以我們每次都是經過反復權衡,也是跟很多用戶做過很多的調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