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浦三橋的垂直電梯設計,五年后成了早晚高峰的“堵點”。
這座橋曾是黃浦江上的“首創”,上下錯層設計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各行其道。
可現實呢?非機動車排隊等電梯,動輒半小時起步。 “排隊排到密集恐懼!
”有市民吐槽。 更糟的是,不少人等不及,直接闖上機動車道。 橋面上,電動自行車貼著護欄疾馳,大貨車擦身而過,險象環生。
為啥非要冒險?因為上橋的唯一方式就是電梯。 電梯實行“人車分離”,一輛車從排隊到過橋,至少折騰5分鐘。
高峰時段,隊伍能排200多米。
“下雨天更崩潰,濕漉漉的還得換乘。”一位騎手抱怨。 管理部門解釋,電梯設計是為安全考慮,避免電動車自燃。
可市民不買賬:“安全重要,效率就不管了?” 有人提議,為啥不修個坡道? 官方回應,已在研究增設坡道方案。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咋辦?
“能不能加開幾部電梯?
或者優化人車分離流程?
”市民追問。 數據顯示,這座橋日均非機動車流量超5000輛次。
高峰時段,電梯運力明顯不足。
“設計時沒想到會有這么多電動車吧?”一位路人搖頭。
更諷刺的是,橋面機動車道寬敞,非機動車道卻“卡脖子”。 “疏堵結合才是王道。
”交通專家指出。 類似問題在其他過江通道也出現過。
比如某隧道曾因非機動車闖入,被迫加裝隔離欄。
但閔浦三橋的特殊性在于,它本就有非機動車專用層。
“有好設計,卻沒用好。
”市民感慨。
未來幾天,上海將迎來陰雨天氣。
排隊等電梯的窘境,恐怕會更嚴重。
管理部門承諾會優化方案,但具體時間未定。 “希望別等到出事了才重視。
”一位老人憂心忡忡。
你怎么看?
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