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幾天,陳可辛導演的 《醬園弄·懸案》作為 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與觀眾們見面了,雖然評論褒貶不一,但是“ 醬園弄”這個地名卻是被帶火了。
為什么叫醬園弄,有什么來歷嗎?
電影中的醬園弄是現實生活中的哪一條弄堂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寫寫 醬園弄的前世今生,資料都是我師姐查找和整理的。
02
醬園
在介紹醬園弄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醬園。因為醬園弄,顧名思義就是在醬園旁邊的一條弄堂。
醬園
是近代制造并銷售醬油、醬菜、酒等的作坊和商店。上海本邦菜講究濃油赤醬,除了醬油之外,醬瓜、紅乳腐、大頭菜、醬瓜以及上海人夏天愛吃的“糟貨”都出自醬園業。
官醬園的由來
上海醬園業始于清道光年間,當時有六七家。先是集中在老縣城周圍,后來隨著租界的擴展和人口的驟增,至咸豐同治年間(1860—1870)增為40余家。光緒二十年(1894年),醬業公所設立,位于南市福佑路117號,名為上南川醬園業公所,立堂名“受和堂”。
民國二年(1913年)改組為上海市商民協會醬園業公會。規定凡是醬園,都有加一個“官”字,稱“官醬園”。
1931年新鹽法實施以前,開設醬園必須捐得“鹽幀”(即經營鹽的執照),鹽幀是一塊用火鐵烙有“官鹽”兩字的木牌。有了鹽幀,就可在醬園兩字前面冠以“官”字,官醬園的銜頭由此而來。
開醬園的都是達官貴人,所以官醬園的門面裝修近似官衙,高墻石庫門,以顯示其氣勢。(如下圖這個意思)
20世紀初,上海新閘路周邊曾是醬園的集聚地。商務印書館1920年《上海商業名錄·醬園》中,收錄了當時上海的醬園160余家。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張氏家族,而電影中出現的醬園就是以他們家為原型的。
張逸云(1871-1933)
祖籍浙江鎮海,其祖父張梓林是江萬興醬園的業主。張逸云繼承家族在上海的醬園后,又增設4家醬園,成為擁有醬園9處、門市部近百家的滬上醬園業巨子。(上圖中的張振康、張振裕、張振新、張振興都是店名)
1923年,張逸云與化工專家吳蘊初合股,在上海創辦了天廚味精廠,實現現代化轉型。兩年后又借助五卅運動抵制日貨,天廚的佛手牌味精擊敗了日本產的味之素,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
張振康醬園
是張逸云開設的第一家醬園,創立于1896年前后,地址位于新閘路770號。電影中出現的醬園形象就是來自于張振康醬園。(如下圖)
我們從1927年當時的地圖可以看到,張振康醬園位于路口,外墻呈弧形。(如上圖)
據1936年《上海工商業概況·醬園業》統計表(刊于《申報》),張振康醬園屬于寧波幫醬園,領有照缸(醬缸)一百余只,在寧波幫中并非規模最大的醬園。
03
醬園弄
“醬園弄懸案”被稱為民國四大懸案之一,是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醬園弄也是真實存在的。
醬園弄
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因弄口曾有一家名為"張振新"的醬園而得名。(具體位置如下圖)
1901年地圖上新馬路(派克路)左邊的醬園衖,就是醬園弄。(如上圖)
《1934年袖珍上海里弄分區圖》上位于派克路和新閘路交叉位置的醬園衖,就是醬園弄。(如上圖)
張振新醬園和醬園弄的相對關系,如上圖所示。根據歷史資料顯示,醬園弄內有石庫門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是典型的上海老式里弄建筑群。
既然說到了醬園弄是因為張振新醬園而得名,所以這里只能再補充一下張振新醬園的信息了。
張振新醬園
1874年,張振新醬園由張逸云的父親張梅仙(張梓林之子)創設,在新閘路黃河路口開業,總店擁有五開間門面的三層樓房。
店面采用石庫門設計,上面刻有“張振官新醬園”的字樣,這種“半中半洋”的風格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大家發現沒有:張振新醬園的外墻是平的,而電影中的醬園造型是弧形的。所以取景地也不是在原始的醬園弄,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醬園弄這條曾經的石庫門弄堂,已被現代化商品房取代了,那個項目叫做金色家園。(如下圖)
所以陳可辛導演想在原始的醬園弄上取景,自然是沒有可能了。那么電影中的醬園弄是在哪里取的景呢?
04
取景地
其實醬園弄懸案的取景地也在上海,只不過是從黃浦區新昌路附近變成了虹口區的乍浦路,兩者離得也不遠。(如下圖)
正因為乍浦路保留了豐富的歷史建筑群,而且地形走勢與新昌路頗為相似,所以才被陳可辛導演選中。
但出了取景的這一片,周邊可就是高樓林立,一副現代文明的景象了。(如下圖)
其實乍浦路是一條頗有文化底蘊的馬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與中國電影史有著深厚淵源。
中國第一家營業性電影院虹口大戲院就位于乍浦路112號(初名虹口活動影戲園),由西班牙商人雷瑪斯于1908年建造。(如上圖)
20世紀30年代開始,乍浦路與海寧路交接處逐漸形成了由虹口大戲院、勝利電影院、國際電影院和解放劇場組成的影劇院建筑組群,可以說這里是最早的電影一條街啊。(如上圖)
不知是為了配合醬園弄電影的拍攝,還是為了承接電影帶來的流量。當地政府從2022年就開始修繕勝利電影院。(如下圖)
修繕后(如下圖)
2024年為了拍攝《醬園弄》,劇組在乍浦路與北海寧路路口搭建了大型的臨時外景,復原了1940年代的街景。
2024年6月電影上映之后,乍浦路更是成了網紅圣地,很多游客到這里來打卡。當然電影布景已經在8月前拆除,但是歷史風貌的街區被保留了下來,游客們隨時可以去懷舊。(如下圖)
在所有的“拍照點位”里,那面近40米長、14米高的弧形“醬園”外墻無疑是最受歡迎的。
斑駁的墻壁、高達10米的毛筆字招牌、拉毛的水泥墻皮,精致的門頭石雕,又把我們帶回了電影的劇情中。(如下圖)
05
結束語
雖然真實的醬園弄已經因為城市更新不復存在了。但隨著電影的熱播,又勾起了我們對這樣一條名不見經傳弄堂的記憶。
雖然乍浦路并不是歷史上真實的醬園弄,但因為這個電影,卻成了現實生活中大家“熱議的醬園弄”。
這種銀幕虛擬和現實空間的錯位,亦真亦幻,非常奇妙。更讓人們對上海這座城市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充滿遐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