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為什么說這讓中國白撿了個機會,奧巴馬又究竟說了什么?
7月1日,由美國總統特朗普主推的“大而美”改革法案,在參議院以50:51的微弱優勢驚險通過,這一結果意味著,一旦國會將最終法案文本提交特朗普簽署,該法案即可正式生效。
據特朗普透露,簽署動作可能在4日前后進行,簡單來說,距離這項法案引發的美國政策變動,估計所剩時間只有兩天左右。
在這部“大而美”法案里,最狠的一招就是把拜登政府那份最重要的綠色家底,《通脹削減法案》被砸了個粉碎。
要知道,人工智能,尤其是那些吞噬數據的大模型,個個都是“電老虎”,訓練一次GPT-4的用電量,夠三百個美國家庭用上整整一年,未來的科技競賽也就是電力的競賽。
誰有穩定、便宜、用不完的電,誰就捏住了對方的七寸,而眼下最理想的方案,恰恰是光伏配上儲能,可是特朗普這招,等于親手砍掉了美國未來電力增長最粗壯的一根枝干。
從法案里的條款來看,招招都透著一股“自斷經脈”的狠勁,給新能源車的補貼,直接提前七年到期,2025年就結束,普通家庭裝個太陽能板、搞個節能改造,補貼也直接切掉。
就算你是搞大型清潔能源項目的大公司,也得在法案生效后六十天內火速開工,過期不候,從這些舉動來看,根本不像是搞建設,而是逼著人往懸崖下跳。
更致命的一條,是取消了稅收抵免的轉讓,要知道,很多新能源公司剛起步,不怎么賺錢,用不掉那么多稅收減免,過去它們可以把這個額度賣給賺錢的大公司換現金,可現在這條路被特朗普堵得死死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決定最先坑的就是美國自己,本來在新能源這條產業鏈上,美國就追中國追得氣喘吁吁,現在可好,干脆不追了,政府的主動放棄扶持,也就等于把未來的能源市場讓給別人。
如果說能源上的短視,還只是第一層沖擊,那法案里那些精心算計的排華條款,就更是暴露了背后真正的意圖。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不只是砍補貼,更是要砌一堵高墻,把所有跟中國沾邊的企業,都死死地擋在美國市場外面,從股權、技術到資金來源,全方位給你定義是“被禁止的外國實體”。
法案甚至專門打了個補丁:任何美國公司,只要跟中國公司簽的技術許可合同超過一百萬美元,就會取消補貼資格。
這簡直是點名道姓地沖著福特和寧德時代的合作來的,也順便把其他想走這條路子的中國企業,全都堵死在了門外,更讓所有公司頭疼的是,法案里到處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地帶”。
“物資援助”意思是,只要你從中國買的關鍵原材料、生產設備,甚至是核心配方,都可能被扣上這頂帽子,一旦被認定,用這些東西的美國公司,補貼就會被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法案雖然給美國帶來了影響,但是在無意之中為中國企業踹開了另一扇門,當所有補貼都被一視同仁地取消后,原來的游戲規則,也被徹底顛覆了。
在過去有補貼的時代,中國企業因為各種限制,本來就拿不到多少好處,真正吃紅利吃到嘴軟的,是韓國的LG和SK這些公司。
這些公司靠著美國政府的補貼,在美國市場上大殺四方,翻翻財報就知道,光是2024年,這兩家韓國電池巨頭就能從美國政府手里拿到超過14億美元的補貼,這已經不是外快,而是利潤的頂梁柱。
可現在特朗普一揮手,大家的補貼都沒了,這一下韓國企業受的打擊,可比中國企業大多了,LG的高管自己都承認,沒了補貼,他們在北美生產的電池,成本要比中國貨貴上至少35%。
當所有人都被拉回同一起跑線,沒有補貼,比拼的就只剩下最原始的東西:成本和技術。
而這兩樣恰恰是中國企業的看家本領,現在中國造的電池,成本已經壓到了每千瓦時80美元以下,而美國本土造的還在120美元左右晃悠,就算你把關稅算上,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依然強得可怕。
估計特朗普怎么也想不到,一個本來想精準狙擊對手的法案,結果卻幫著對手,把賽道上最礙事的幾個障礙物給清走了。
要知道,政策的劇烈搖擺,最先聞到危險氣息的,是資本和產業鏈,對于那些已經在美國布局的中國新能源企業來說,這無異于一場寒冬。
美國市場曾經是中國光伏和電池企業嘴里最肥的一塊肉,從財報中看,美國業務的毛利率高達34%,晶澳和晶科在美洲的利潤,也遠遠甩開其他市場。
可現在面對“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市場萎縮和政策風險,這塊肥肉正在變成燙手的山芋。
動作快的企業,已經開始“斷臂求生”了,天合光能把剛在美國建好的組件廠,轉手賣給了美國公司,晶澳科技也簽了協議,準備賣掉亞利桑那州的工廠。
電池領域的風浪也不小,寧德時代和福特的合作項目前途未卜,國軒高科、遠景動力這些公司,也紛紛收縮了在美國的投資計劃。
畢竟資本的嗅覺永遠最靈敏,它們的撤離不只是為了躲避眼前的風險,更是對美國市場未來的一次重新估值。
當初好幾家分析機構都預測,法案一旦通過,美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將遠遠達不到之前的預期,2030年的銷量甚至可能被直接腰斬,儲能市場的收益率,也會因為補貼取消而一落千丈,徹底失去投資的價值。
于是,中國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歐洲就成了新的主戰場,寧德時代、遠景動力在德國、法國、匈牙利的工廠拔地而起。
更巧妙的一步棋落在了摩洛哥,那里跟美國有自貿協定,正悄悄變成中國企業繞開壁壘、出口美國的新跳板。
美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去中國化”,最終可能落得一個無比尷尬的下場:本土制造沒搞起來,因為技術和上游材料還得依賴中國,同時又因為政策的反復無常,把整個行業的信心給透支了,耽誤了自己能源轉型的時間。
法案剛一出來,罵得最兇的是馬斯克,他痛斥共和黨,甚至威脅要砸錢資助民主黨,組建新黨派,特朗普也不含糊,直接回懟過去,甚至還說可能讓他“回南非老家去”。
一個是最具權勢的總統,一個是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兩人的公開對罵,標志著美國的政治權力和科技資本之間,已經撕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兩位前總統奧巴馬和小布什也罕見地站出來表達了不同意見,這說明特朗普的這套玩法,即便是在共和黨內部,也得不到人心。
當一個國家的領袖,同時被商界、前任和黨內元老所質疑,這只能說明他的執政根基,正在從內部開始松動。
要知道,特朗普當年靠的就是塑造一個“為老百姓省錢”的形象,可這部“大而美”法案,卻是一邊延續著給富人的減稅,另一邊卻要創紀錄地把美國債務上限一次性提高五萬億美元。
那位曾經聲稱要“抽干沼澤”的斗士,如今正在親手挖掘一個更深、更可怕的債務陷阱。
在接下來的中期選舉里,這無疑會成為特朗普最致命的軟肋,那些曾經因為感覺被精英欺騙投票給他的選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同樣的感覺,而選擇拋棄他。
在全世界看來,特朗普這是賭上了美國的能源未來,賭上了美國的財政信用,也賭上了美國精英階層的團結。
不難看出,當下世界都在屏息凝視,看著美國將如何走下這驚險萬分,又至關重要的一步。
參考信源
吉林日報2025-07-02——51比50!美國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商海科訊視點2025-07-02:50:51,美國改革法案通過,讓中國白撿個機會,奧巴馬說了句實話
中國新聞網2025-07-01——兩名美國前總統罕見公開批評!質疑特朗普政府解散國際開發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