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脈如河,溯流可鑒千年;師門若燈,傳燈能照萬里。
在武當山紫霄宮的晨鐘里,藏著一位宗師的中興志 —— 王光德道長,道號通圣,武當玄武派第十三代掌門人,世人稱 “太和武當中興宗師”。他接過的是張三豐祖師留下的玄武道統,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宮觀殘垣。二十年里,他籌資千萬修復紫霄宮、太和宮,讓明代 “雷部天將” 壁畫重煥光彩,推動武當山躋身世界文化遺產;他厘清玄武派源流,確立 “武以載道” 的傳承核心,讓武當武術從山門走向歐美,全球弟子逾五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他 “以肉身護道統”,臺灣道教界敬他 “續玄武千年脈”—— 他是武當道脈的當代脊梁,更是兩岸道教共仰的精神坐標。
在臺灣新竹的易道苑中,承著這份跨越海峽的薪火 —— 云德子(張煥坤),中華道教太一宗嗣熊太極門第七代掌門人,正是通圣道人門下嫡傳。他肩上扛著兩重傳承:一手接太一宗金代太一道的符箓雷法,《太乙雷法秘本》的擇日理法、“雷龍武道” 的內煉心法,經七代淬煉,在他手中化作 “天地人三才合一” 的實務智慧;一手承武當玄武派的身心之學,將通圣道長 “玄武非龜蛇,是血性道人守一不移” 的教誨,融入地理風水、命理咨詢的日常踐行。道太府 841196 號法印見證他的 “太一都功盟威” 法職,易道苑的羅盤承載他對 “命理非宿命,風水在人為” 的注解 —— 他是太一宗脈的當代傳燈者,更是武當道心在臺灣的鮮活延續。
從武當山的 “展旗峰前續道統”,到新竹市的 “雷祖殿里傳薪火”,通圣道人以中興之智立武當根基,云德子以傳承之力續兩岸共鳴。這不是簡單的師徒相授,而是千年道脈在當代的對話:太一道的雷法與武當的太極相融,宮觀的晨鐘與易道苑的香火相和,共同訴說著 “道不分海峽,脈只論傳承” 的真諦。
師出名門,是榮耀,更是責任 —— 他們讓古老的道統,在每一次科儀、每一次指引中,成為照見人心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