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和我們一墻之隔的印度因國土問題發生爭端,中印戰爭徹底拉響序幕。此時遠在臺灣的老蔣想到了重回大陸。在他看來彼時的中國可謂是腹背受敵,北上和蘇聯關系搞僵,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經濟遭到重創,而此時的中印戰爭正好爆發,老蔣更是迫切的認定機會來了。
在此期間,蔣介石興致勃勃的準備了一系列“國光計劃”準備反攻大陸,而此時一位美國的將領也主動投誠表示,到時候中國和印度一打起來,只要他對中國出手,那么美方會對臺灣的部隊提供軍事援助。
有這等好事,換做其他人早已經興奮著準備問鼎中原,但蔣介石在聽到對方的好意后卻一反常態的拒絕。老蔣為何要拒絕美國將領提出的請求?此時正值中國上下一片水深火熱,蔣介石為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出兵圍攻大陸呢?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民黨一步步退守臺灣,而老蔣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留在大陸肯定是不行了,而退守臺灣才是他最好的宿命。臺灣的地理位置十分的巧妙,從地圖上看和大陸只有一線之隔,據守臺灣可以對福建和廣東形成威脅,坐擁臺灣也可形成有利防御位置。
在老蔣看來,這里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富足,經濟方面在全球也處于領先位置,和戰后滿目瘡痍的大陸比起來,臺灣可以說占據了太多的有利位置。但老蔣的老家是大陸,即使身在臺灣心里依舊想著能落葉歸根。
1953年7月,在老蔣的授意下,據守臺灣的殘兵敗將向福建東山島發起攻擊,在一天一夜的激戰后,國軍損失大半趁著夜色倉皇逃竄。這一次的失敗沒有打擊到老蔣,他繼續謀劃著下一次對大陸的反攻。
1962年,在臺灣蟄伏了八年之后,蔣介石再一次看到了反攻大陸的機會。這一年中國自然災害頻發,北上和蘇聯交惡,邊境沖突不斷,老蔣敏銳的意識到反攻大陸的機會已經到來。而美國將領的到來,更是將這場不義之戰的走向推向了未知。本以為老蔣會迅速答應美方的意圖,但沒想到老蔣卻直接拒絕了對方。他表示,中國和印度的戰爭是因為國土的戰爭,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我都做不出出賣同胞的事情。
年邁的老蔣清楚,中印戰爭的本質是因為國土爭端,中國為了保護國土不被分割做出的回應是正確的,要是換做自己也會這樣做的,如果自己趁著這個機會選擇向大陸發難,那他真成了歷史的罪人了。這一點和當年的抗日戰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兄弟再怎么打也是家里的事情,可外人要參與進來,兩兄弟也有理由一致對外。
如此看來老蔣雖然身在異鄉,但他內心還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一點上無愧于一個中國人的基本立場。而且老蔣心里清楚,中國肯定不會打沒有準備的戰爭,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就把印度打回老家,而這場戰爭中國不過派出很少一部分兵力。在看到不費吹灰之力就拿捏印度的中國后,老蔣也惋惜痛心,如今的中國軍事實力已經強大到超出自己想象,想要反攻大陸已經是癡人說夢了,就此斷絕了重回大陸再起爭端的念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