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一天,正在工作的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上面的署名是董其武。
大家同在北京,董其武為什么要專門給自己寫信呢?有什么事情直接來找自己不行嗎?
懷著這樣的疑問,毛主席打開了這封信,然而信里的內(nèi)容卻讓他大吃一驚……
得授上將
說起董其武,就不得不說起他領(lǐng)導的綏遠起義。正是這次起義,讓他在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也讓毛主席對他贊不絕口。
但在外人看來波瀾不驚的綏遠起義,在當時絕非一帆風順。在起義之前,董其武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起義的過程中,也充斥了復雜的斗爭。
1949年,對董其武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里,發(fā)生了一件對他,乃至于對全國都非常大的事情,那就是傅作義和平起義了。
作為傅作義的左膀右臂,董其武也開始思考綏遠的未來。繼續(xù)跟著老蔣一條路走到黑?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老蔣的敗相已經(jīng)很明顯了,繼續(xù)跟著他走只能是一條不歸路。他相信傅作義起義,一定有考慮過這些。
如今他們最好的出路,就是跟著傅作義一起起義 。但起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綏遠想要和平起義,阻力甚至比北平還要大。
當時綏遠大概有十萬兵力,但這十萬兵力可不只是傅作義和董其武的親信。就算是他們倆的親信,也不一定支持起義這個決定。
身為國民黨的一員,他很清楚國民黨內(nèi)一些人的想法,也很清楚這些人對我黨懷有偏見。他們的偏見,其實是因為不了解我黨。
再加上南京政府刻意在綏遠制造混亂,綏遠當時的情況非常棘手。毛主席提出綏遠模式,從戰(zhàn)略全局出發(fā),解決綏遠問題。
所謂的綏遠模式,主要是兩軍劃一分界線維持現(xiàn)狀,由董其武做好綏遠軍隊的內(nèi)部工作,等到條件成熟直接起義。
為了完成毛主席的囑托,董其武在面對重重困難的情況下,開始在軍中做思想工作。
要知道,當時綏遠可是有好幾股勢力在糾纏。雖然綏遠軍隊十萬人,但里面卻分成好好幾股勢力,董其武的親信只占其中三分之一。
另外的幾部分,一部分是鄧寶珊的軍隊,里面還有從張家口逃出的殘兵。其中鄧寶珊對起義的態(tài)度很隨意,但從張家口逃出的殘兵卻不愿意起義。
不過這些人比較好勸,他們都是傅作義的親信,傅作義來一趟綏遠基本可以直接解決。
但剩下的那部分人,就不是好解決的了。因為剩下的這部分人,正好是軍中最頑固的一批人,這和這批人的來歷也有不小的關(guān)系。
這批人不是別人,而是日軍投降之后,老蔣收編的偽軍部隊。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這批人幫助日軍對付自家老百姓。
等到日軍投降之后,他們也向國民黨投降,并被編入國民黨的部隊。正是靠著這些收編的偽軍,國民黨的部隊快速壯大。
這些人對我黨是非常抗拒的,因為他們一般都是大地主、大資本家階級出身,和我黨站在天然的反對面。
再加上老蔣的情報人員在其中鼓動戰(zhàn)士們的情緒,導致這些人的思想工作非常不好做。這些人還因此對董其武產(chǎn)生了仇恨的情緒,想要害死董其武。
不過董其武身邊有很多安保人員,他們找不到可以實施的方法。最終,這些人大部分都離開了,只有小部分起義了。
為了讓這些人起義,董其武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他讓革命減少了流血犧牲,連毛主席都夸贊對方偉大,說他對革命是有大功的。
新中國成立之后,他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后來更是以軍長的身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傳奇人生
中央這么信任董其武,那他為什么要送一封辭職信呢?其實,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擔任要職了,所以才想要辭職的。
1899年出生的董其武,到了1966年的時候已經(jīng)67歲了,他深感自己精力不濟,不如年輕的時候了。
董其武年輕的時候堪稱傳奇,在那個群星摧殘的年代,他的光芒卻一點都沒被遮掩。他是山西河津人,1919年的時候,考上了閻錫山創(chuàng)辦的學兵團。
1924年,他正式投身軍旅,成為了北伐戰(zhàn)爭中的一個中校副團長。北伐失敗后,他選擇了投奔傅作義。
雖然是國民黨的將領(lǐng),但他卻有一顆救國于危難之中的心。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他正帶領(lǐng)部隊駐扎在內(nèi)蒙古豐鎮(zhèn)。
聽說日軍進軍東北,他馬上給傅作義發(fā)電報,要求支援東北。當時連東北軍自己都要撤退了,董其武卻還想著要去支援東北。
要知道,晉綏軍雖然和東北軍沒什么大仇,但雙方卻一直都不是那么和諧。可在國家大義上面,董其武看得非常明白。
然而老蔣并不愿意浪費太多的兵力去抗擊日軍,在他眼里還是我軍的威脅更大。所以,老蔣選擇了和日本合談,并簽署了中日淞滬協(xié)定。
然而日本的野心并未就此消亡,他們的目標依舊是全國。1933年,長城抗戰(zhàn)爆發(fā)。董其武、傅作義率部參戰(zhàn)。
為了遏制日軍前進的腳步,他組織官兵浴血奮戰(zhàn),打退了日軍十多次進攻。1936年的綏遠抗戰(zhàn),他率部星夜奔襲,一舉殲滅了紅格爾圖的日軍。
但對他來說,最為慘烈、難忘的戰(zhàn)役,應(yīng)該就是烏加河阻擊戰(zhàn)了。當時董其武是101師的師長,率部死守烏加河。
戰(zhàn)斗從3月20日的夜間開始,一直打到22日,五原日軍全軍覆沒。在這期間,傅作義多次詢問他是否需要支援,但他始終回答不需要。
等到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傅作義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自己站在戰(zhàn)壕里了。這一戰(zhàn),董其武的部隊損失慘重,但卻是贏得綏西會戰(zhàn)的關(guān)鍵。
正是因為他頂住了敵人,傅作義才能殲滅在五原的敵軍。而抗戰(zhàn)期間的董其武,也是拒絕老蔣內(nèi)訌的要求,積極和我黨合作。
當時在晉西北的是賀老總的120師,他和賀老總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曾經(jīng)說過,他的部隊是抗日的部隊,不是用來打內(nèi)戰(zhàn)的。
因此解放戰(zhàn)爭開始之后,他對此就非常厭惡。但作為軍人,他又不能不聽從上級的指示,這就導致他內(nèi)心非常糾結(jié)。
傅作義起義之后,他終于不用繼續(xù)糾結(jié)了,而是追隨對方的腳步起義。
董其武是個非常重視家庭和親人的將領(lǐng),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顧及不到自己的家人。甚至因為他選擇了起義,他的大兒子被國民黨挾持到了臺灣。
所以在新中國趨于和平之后,他就有了卸甲歸田的想法。當時他也到了耳順之年,精力遠不如早些年,就想退下來陪陪家人。
而且他在外征戰(zhàn)這么多年,其實很少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想退休之后回家鄉(xiāng)走走,給家鄉(xiāng)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毛主席看了他的辭職信之后感慨頗多,他對工作人員說:“準許董其武離職,但我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等他離職后將他接到北京,一切待遇不變,具體工作由北京軍區(qū)負責。”
就這樣,董其武在北京過起了清閑的生活。有家人陪在身邊,他的身體和精神看起來都好了不少……
參考資料
開國上將董其武的傳奇人生,中國軍網(wǎng),卜金寶,2022-01-05
董其武:“我的部隊是抗日的部隊”,閆匯芳,2015年08月27日,光明日報
“綏遠方式”的偉大勝利——紀念綏遠九一九和平起義七十周年,2019-09-19,正北方網(wǎng)- 內(nèi)蒙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