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再滿,為何容不下佛前的一片真情?
這兩天相信大家在視頻平臺上都有刷到過五臺山和尚扔米的這件事吧。
因為在大家眼中,和尚應(yīng)該是珍惜糧食并且心懷大愛的人,但是在這個視頻之中出現(xiàn)的主人公就直接顛覆了我們所有人對傳統(tǒng)和尚的想象。
可能大家對于和尚的好感還是來自于那些下山化齋的和尚,他們不挑東西也十分珍惜糧食,那些趕路的和尚更是給啥吃啥,給錢還不要。
當我們將這兩種和尚放在一塊對比的時候,真的是高下立見。
從現(xiàn)在網(wǎng)上已有的視頻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佛前貢米的是兩位70多歲的老人,他們應(yīng)該是從比較遠的地方來到五臺山。
然后給佛祖上供的,最開始也是被一個藍色衣服的和尚笑瞇瞇的迎了進去。
可是沒過多久就有一個身著黃色衣服的和尚怒氣沖沖的走了出來,并且拿著兩位老人帶來的米就準備往外扔。
嘴里還叫嚷著說糧庫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米,像這種陳年舊米怎么配拿來上供啊!
可是,說是上供,但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佛祖是吃不到人間的食物的,送來的米也不過是老人對佛祖的一片敬意,一片真心罷了。
這些東西最終到了誰手里,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可是沒想到這個黃袍的和尚竟然連演都不演了,難不成東西進了他們的佛堂就直接歸他們所有了嗎?
這就是佛教的戒律清規(guī)?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
而當視頻發(fā)出來之后,有很多人都觀察到了一個細節(jié),那名黃袍的和尚所用的手機竟然還是折疊屏。
這種手機的價格可不算是太低的,市面上有的最低的一款折疊屏手機也快近萬了。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和尚的生活比起咱們普通人來說是舒服的,不止一星半點兒。
其實這么多年來去寺廟里面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令人無語的現(xiàn)象。
這些年來大家用的都是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很少有人在手里拿著現(xiàn)金了。
而這些宗教場所似乎也跟隨著時代發(fā)展潮流,原本的功德箱上竟然貼上了收款碼。
這確實是讓人有點啼笑皆非了,之前收現(xiàn)金大家還能安慰自己,錢是自己投進去的,帶著自己的一絲真心。
那現(xiàn)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的話,那走的是阿里巴巴的賬,還有騰訊的賬怎么能算是我們誠心誠意的上供呢。
所以說所謂的功德箱無非就是給那些真正信奉的人一些心理安慰罷了。
也就是那句老話,收人錢財,替人消災(zāi)。
可是現(xiàn)在某些寺廟的功德箱卻變成了一種送人錢財,還嫌別人給的少的感覺。
有網(wǎng)友說,有一次去寺廟上上香的時候,聽到一個住持在跟一個香客說,10塊錢也值得上供,10塊錢能弄什么呀?
這很明顯就是嫌香客掏出來的10塊錢少了,可是所謂的上香只不過也是香客們所求的一種心理安慰。
這些和尚的行為也確實是令人感覺到有些無語。
而當越來越多的網(wǎng)友說出了他們身邊的和尚的時候,就更能夠讓人感受到這些人的不同。
有網(wǎng)友說有些和尚在海南還有一套避寒豪宅,那些和尚會在天冷的時候?qū)iT跑在海南居住一段時間。
不過在這期間所謂的戒律清規(guī)在他們眼里就像浮云一般,食堂有什么他們就吃什么,完全就是不挑。
跟我們想象中的和尚也有著較大的出入。
而有些網(wǎng)友也指出來了,以前的和尚那是不拿大家的一針一線一絲一毫,但現(xiàn)在的和尚那是生怕拿少了。
有些所謂的和尚白天在寺廟里面誦經(jīng)祈福,但是晚上卻極有可能是在那里吃喝嫖賭。
畢竟這個世道假和尚真的太多了,大家也都十分的信奉那些佛教和宗教的人員,認為他們身上自帶著一股神性。
可是當他們脫下外衣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所謂的富家弟子也只不過是身披袈裟的豺狼虎豹。
當袈裟一脫下他們那貪婪的面貌將會暴露在大家眼前。
有很多和尚靠著別人的上供就能夠賺得盆滿缽滿,即使說白天在大家眼前是一個十分貧苦且泯然眾生的形象。
但是私底下也有可能是用著豪華手機有著大額存款,住著豪華房子,開著豪車泡著妹子。
當我們拿著這些酒肉和尚跟清修的和尚做對比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和尚與和尚也是不同的。
之前網(wǎng)上有個很火的視頻,說的是清修的和尚去化齋,哪怕米飯掉在地上了,他們也會用手撿起來吃。
而他們清修的根本目的就是把這世間的苦都吃完了之后,世人就會沒有苦可吃,我們也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一些佛性。
這是五臺山和尚扔米的事件,其實在大家眼中還是比較震驚的,而官方很快也對這個扔米的和尚作出了懲罰。
可是他在佛像面前扔米,已經(jīng)違背了他們這一門的基本了,可做出來的懲罰卻讓人感覺到十分的“溫柔”,僅僅是讓他離開山門歸凡俗而已。
這對這個扔米并且辜負老人家一片心意的和尚來說,跟沒懲罰一樣。
只不過這次的事件其實也揭開了宗教神秘面紗的一角,近些年來宗教的發(fā)展越來越出乎人的意料了。
五臺山乃至整個宗教場所都頻繁陷入輿論漩渦。從“功德箱二維碼收款”到“天價頭香”。
從僧人直播帶貨到寺院承包經(jīng)營,商業(yè)化的浪潮不斷沖擊著佛門凈土。
據(jù)五臺山佛教協(xié)會統(tǒng)計,景區(qū)里97處青廟、25處黃廟,超過60%都存在商業(yè)合作項目。
寺院運轉(zhuǎn)主要靠門票和香火錢,僧人每月有固定補貼,逢年過節(jié)還有分紅,這種“企業(yè)化運營”模式,讓宗教場所逐漸失去了原本的清凈與純粹。
以前說那些是在寺廟里面精修,然后渡人的和尚倒不如說他們只是寺廟的加盟商罷了。
這些人在大家面前營造出來的形象,只不過是為了讓更多人的相信他們,然后賺取更多的錢財。
而真正的那些心中有大愛,心中有國家,有民眾的和尚。現(xiàn)在是越來越少了。
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廣大香客朋友和普通網(wǎng)友們,宗教是可以信仰的。
但是不必要非要花錢去供奉,因為掏出來的錢并不會到佛祖的手里,反而是會到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