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者總是痛心疾首,認為文物被破壞或消失之后是重大損失。其實,他們只是夸大了文物的作用。
一些文物被破壞之后無法修復,只能用 AI技術來修復,算是給人們展現一下文物當年的風采,也讓人們了解當時時代的一些經濟、文化特征。但文物消失了,人們無法知道文物原來的樣貌,也就無法修復和復制了。學者們總是慨嘆,文物消失之后,就算是消失了一段歷史,對現在影響很大。其實影響沒有那么大,即便所有的文物都消失了,當代的文明也仍然向前發展。文物只是代表社會、歷史的一些特征,代表當時時代的政治、經濟特征,甚至根本無法代表任何特征,因為有些文物并不能被學者認可,甚至學者不知道那樣的文物是干什么的。有文物出現,可以給學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起碼歷史學應該建筑在文物研究之上,而不能憑空塑造所謂的歷史樣貌,更不能憑借統治階級說了算的規則來書寫歷史。有的民族本身沒有歷史,卻仍然可以發展壯大。學者們認為沒有歷史的民族是悲哀的,等于沒有文化傳統,也就是沒有文化之根,在后來發展過程中,很容易被其他的民族文化同化,也很容易失掉民族的特色。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日本的明治維新之后,社會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很多方面都采用了資本主義的模式,連同吃飯和穿衣都改變了,完全拋棄了漢唐文化。雖然有一些寺廟仍然留存著漢唐文化的風貌,一些民間藝術品也產生了漢唐文化的特色,但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經濟實力迅速提升。甲午海戰中,日本凸顯了資本主義的強大,而老大帝國卻一蹶不振。
從文物方面來看,老大帝國的文物非常多,而日本的文物卻比較少,甚至很多都是搶奪老大帝國的文物,拿過去展覽。文物多只能代表古代文化比較燦爛,但并不能代表當代文化比較慘淡。就像里約瑟之問一樣,中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為什么到了現在卻出現了沒落?難道經濟真的是基礎,能夠決定政治這種上層建筑嗎?還是政治這種上層建筑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文物固然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但文物并不能主宰文明的發展?;蛘哒f文物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文明,這并不能代表當代的文明。倘若古代都是極權統治的時代,那么文物出產的再多,也不能代表經濟飛速發展,不能代表人們過上好日子。文物可以算作歷史的主角,對歷史的修訂和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文物對于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卻沒有什么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甚至很多文物都不能體現一個時代的文明,因為學者不知道這樣的文物是干什么的。
學者們片面夸大了文物的作用,以至于認為文物被破壞或消失之后,對社會影響很大。唐太宗的陵墓被盜掘之后,公安機關追回來被盜的浮雕,還追回了一些陪葬品,卻沒有對社會發展造成什么影響。敦煌壁畫被盜,敦煌藏經洞里的經書和古董不僅外國人盜,而且晚清的官員也在偷盜,拿出來送禮,算作官場的一種應酬。官員會把敦煌的經卷送給外國人,算是一種外交禮節,而民國時期在敦煌收留五百多人的白俄難民,也對敦煌的壁畫以及佛像造成了一種損害。他們生火做飯,煙熏了壁畫,還拆了棧道上的木材燒火,對塑像形成一定的損害。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些所謂的專家考察之后,認為清代的一些塑像不好看,就直接拉出去扔掉了,也算是對敦煌文化的一種損害。很多敦煌經卷在大英博物館里展出,研究敦煌學的學者拿著縮微相機去拍照,回來以后認真研究,還對一些經卷的殘卷進行比對,最終拿出了好的研究成果。但這些對于當代文明的發展似乎關系不大,只是對歷史學、文物學、社會學等學科有一定的影響,也讓人們知道,敦煌學應該在中國,沒在大英博物館。秦始皇陵墓中的一些兵馬俑被破壞,主要還是附近的農民挖井的時候破壞掉一部分,而發掘的時候又破壞一部分。主要還是兵馬俑身上的釉彩,在開采過程中氧化,紛紛脫落,讓人們看到的都是灰頭土臉的樣子。
文物被破壞是令人痛心的,消失了更令人痛心,但對于社會文明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學者們研究文物,只是從歷史、文化和社會學角度來研究,有的甚至能從文物中看出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水平,看到當時文明的發展水平。但也僅限于研究文物出現時代的文明,卻并不能和當代文明進行比對。雖然有人說文物是文化之根,有了文物才有了現代的文明。但文物沒有出現,人們就不知道。由長城的文物拼湊起來的歷史是不可靠的,但人們又不能發掘所有的文物,只能憑借現有的文物來拼湊歷史。當然歷史也就有了一定的全面性,倘若歷史受到權力的脅迫,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左右,那么歷史就更不可靠了。倘若權力系統想要利用文物,那么文物的價值就只剩下被利用,破壞掉或者消失算是逃脫了被利用的悲劇。倘若文物保存比較完好,就很可能被利用,而且利用者會說謊,以至于文物成了說謊的注腳。文物被破壞是讓人痛心的,文物消失了,更讓人惋惜,但同時應該看到,文物對現代文明的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倘若文物被權力系統利用,那么文物就成了說謊的工具,還不如不存在為好。
有一些文物是可以展出的,有一些文物是不可以展出的。展出的文物可以驗證古代文明的輝煌,而不能展出的文物,總是有一些丑陋。這種丑陋并非文物本身丑陋,而是文物展現出了古代文明的丑陋,古代人性的丑陋,古代權力的丑陋。如此來看,文物被破壞或消失之后,對現代文明影響不大。人們無奈之余,不妨通過搜集文物資料,探尋真實的歷史,探尋真實的古代文化。至于文物和現代文明的關系,就沒必要深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