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再向美國民眾灌輸這樣一種理念,開征關稅后一定會有陣痛期,只要熬過了陣痛期,制造業就能重新回到美國。
現在有美國人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對制造業是否回流進行了測試,結果卻是慘不忍睹。很顯然,通過關稅讓制造業重新回流美國,就是特朗普的致命幻覺。
129 VS 239美元的商品
美國一家生產淋浴噴頭的企業近期做了一項實驗,把自家的產品和從亞洲進口的產品一起掛在網購平臺上銷售。自家噴頭的定價為239美元,而從國外進口的產品定價為129美元。國外進口的產品產自中國和越南,企業主就是想看一下美國的消費者究竟會選擇哪種產品。
從價格上來看,美國本土產的噴頭之所以更貴,是因為生產制造過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更高,企業為了利潤,最終只能提高零售價格。
根據事后的統計,一共有25600名消費者訪問了網購的網頁,并看到了這兩款產品,其中賣出去的淋浴噴頭有584個,但賣出去的所有產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產品,美國本土制造的噴頭一個都沒有賣出去。
結果顯而易見,誰都不是傻子。在質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哪種產品價格更便宜,自然就更具備優勢。
這位企業主在事后向媒體表示,看來美國的民眾不會因為商品是否是美國制造就放棄廉價的外國商品,在這種局面下,美國要想讓制造業回流,基本上很難實現。
美國的一些消費者在網上也表示,選擇更便宜的才是合理的,而且也沒有人在乎這種產品究竟是產自美國還是來自國外。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如果存在質優價廉的商品,沒有誰愿意去當冤大頭,故意購買價格更高的產品。
美國商品慘敗的背后清清楚楚的表明,特朗普的想法就是幻覺和一廂情愿。除了進口商品的價格更便宜外,美國人還不得不面臨另外嚴峻的情況。
供應鏈在美國已完全不存在
上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確實以制造業為主,當時全美有接近2000萬人從事制造業,占就業人口的 1/5。不過,從80年代開始,全球化一步一步興起,緊接著《北美自貿協定》又出現了。從那以后,美國的制造業紛紛去了海外發展,本土大量的工廠關停。
比如美國的一家玩具制造商,多年以來,他們的產品主要在中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工廠生產。在這家企業看來,自從美國的制造業去海外發展以后,美國工業供應鏈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簡單來說,現在不管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僅僅靠一家企業完全沒辦法運轉,產品的零部件或者是其他供應鏈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在這種局面下,美國的企業如果把工廠設在本土,然后再把零部件購買回來進行組裝的話,最終的產品成本將會高得離譜,從而失去市場競爭優勢。
以智能手機制造為例,蘋果手機的屏幕、外殼包括大量的電子元件,完全靠亞洲的工廠供應。沒有加征關稅之前,蘋果手機的制造要么在海外進行,要么是購買半制成品,在美國本土完成最后的組裝。
加征關稅以后,美國國內的電子元件供應嚴重不足,沒有供應鏈體系,缺乏零部件,企業還是得從國外進口,哪怕是進口的產品加征過關稅,但是在美國重新構筑供應鏈成本高昂,關鍵是時間也等不起。如此一來,即便加征關稅以后,企業還是得從國外進口產品。
這才是美國面臨的最現實的情況。對資本來說,他們要的是利潤和盡可能的降低成本,而不是無限抬高成本而影響自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些資本當然可以返回美國本土建廠,構筑供應鏈,可是面臨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
工廠老化,基礎設施落后過去二三十年,我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工廠,不僅僅是因為人口眾多,還在于工廠建設翻新速度快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在這一方面,美國處處是短板。
首先,美國現有的工廠老化情況相當嚴重,有很多都還是三四十年前的老廠子,全美5萬家制造業領域的工廠超過50%,廠齡都超過了30年以上。如此老化的工廠現在根本沒辦法運行,只能進行重建。
然而,要重建工廠的話,資本不得不面臨成本大增的客觀局面?,F在已經不再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持續受到通脹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要建設新的工廠,尤其是打造完善的供應鏈,成本比過去翻了一倍還不止。
其次,落后的基礎設施也得重新翻新。以電力系統為例,美國目前絕大多數電網建造于上世紀60年代,基本上都已接近使用年限。即便沒有大規模的制造業回流,美國也需要對電網系統進行升級翻新。如果要讓資本回國建廠的話,廠里的機器要想開動電網系統必須得更新。
可問題就在于,升級改造電網系統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如此一來,想要回國開廠的美國資本在時間上也耗不起,最終還是會迫使他們離開美國本土,去其他國家開廠發展。
除了電網系統,美國的交通設施也是爛到不能再爛了。很多公路都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假設制造業回流,這些老舊的交通設施根本承載不了制造業的運行。
在美國,超過 1/3 的橋梁需要維修或者是翻新。對比之下,我國以及東亞地區現有的交通網絡都是在近一二十年的時間里修建的,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且便利,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十分有利于制造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資本要想重新返回美國發展,至少得解決建廠以及改善基礎設施這兩個關鍵性問題,這是制造業能否重新回歸美國的根本。如果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爛攤場模式下,特朗普想讓制造業回流,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笑話。還有一點,美國不得不面對人的問題。
人力成本是越南的6倍之多
制造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就業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好事兒,特朗普也是抓住這一點拼命來宣傳的??蓡栴}就在于美國的用工成本高,尤其是和我國以及越南等國家比起來,美國的用工成本高的簡直離譜。
數據顯示,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幾乎是越南工人的6倍之多,這就是為什么一款淋浴噴頭從國外進口和在美國制造,最終零售差距這么大的原因。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用工成本高,最終的付出還得是消費者來買單,可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零售價格太貴,事實上也就破壞了產品本身的競爭優勢。產品賣不出去,企業賺不到錢,資本最終還是會逃離。
用工成本高,這基本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各個層面的成本都會上漲,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綜合情況,沒有辦法只解決其中一個問題。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他們的用工成本要遠遠高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因此,在制造業領域,這是發達國家最大的短板。
現實的問題還在于,哪怕用工成本高,企業也招不到人,尤其是擁有熟練技術的人。
產業工人缺口500萬之多
上世紀中葉,美國的產業工人在就業人口中的占比達到了30%,然而截止到目前,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只有10%左右。2024年,美國的產業工人在1300萬人左右,相比于20年前,這一規模又減少了大約500萬人。
人手不夠,尤其是缺乏擁有熟練技術的工人。在這種局面下,企業即便是把工廠建在美國,他們也完全招不到人。
美國普查局的調查顯示,20%的工廠主都表示,由于勞動力不足,工廠沒有辦法滿負荷運轉。沒有熟練的工人沒辦法開工,哪怕是使用工業機器人,美國整體的數量也偏低。更何況,特朗普推動制造業回流,并不是想讓企業使用機器人的,而是想讓這些企業制造更多就業機會。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上述幾個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于美國的企業主來說,這些都是無解的,因為有很多問題是他們自己沒辦法解決的。事實上,不光特朗普在推動制造業回流,此前的拜登政府以及更早的奧巴馬政府都曾采取措施,試圖推動制造業重新返回,可結果都不理想。主要問題就在于上面提到的幾種情況。
制造業在美國越來越衰退,就業人數和增加值占比一直在下降。除此之外,和其他的行業比起來,美國制造業的薪資實際上還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2020年以后,制造業的薪資已經低于服務行業。制造業的平均時薪為34.1美元,服務行業的平均時薪為34.9美元,而商品生產行業的平均時薪為 35.8 美元。
結語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特朗普推動的目標至少在他的任期內是沒辦法完成的。制造業在美國就是一個不斷衰退的行業,特朗普想要續命,甚至想讓它重生,最終的可能只會是失敗。
美國想要推動制造業回流,來提高各類產品的自給自足能力,從而減少貿易逆差。可現在的情況卻是,美國的自給自足能力并沒有明顯提升。也就是說,美國人接下來還得依賴外國商品,這一點并不會以特朗普的意志而發生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