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施向輝/攝)7月3日下午,由蘇州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江蘇鳳凰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同治〕蘇州府志》新書發布會在第十五屆江蘇書展中心舞臺舉行。方志學界專家、地方文化研究者、熱心讀者近百人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文獻的煥新問世。
江蘇鳳凰出版社副編審崔廣洲主持分享座談會。“現在很多人喜歡打卡蘇州等歷史文化名城。打卡之前做攻略,翻一翻地方志一定會有很多收獲。名勝古跡、名人掌故都可以在地方志里找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章燦從文獻學的角度,介紹了《〔同治〕蘇州府志》的特點、在江蘇地方文獻體系中的獨特地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慶柏作為該書的總校,詳細介紹了該書的內容、文獻價值以及學術思想,認為其“兼采眾志之長、關切民生大計”。《江蘇文庫·方志編》主編張乃格則從方志學的視角,探討了該書對研究清代蘇州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價值。
現場還面向蘇州市所轄縣級市(區)地方志機構舉辦了贈書活動。在主辦方舉行的幸運讀者抽獎環節,多名幸運觀眾獲贈新書。
《〔同治〕蘇州府志》由清李銘皖、譚鈞培等修,馮桂芬總纂。李銘皖,同治元年(1862)初任蘇州知府;譚鈞培,光緒三年(1877)任蘇州知府。馮桂芬,吳縣人,為道光二十年(1840)榜眼,曾任翰林院編修,太平天國時期入李鴻章幕府,強調“采西學”“制洋器”,對洋務派影響甚大,著有《顯志堂稿》《兩淮鹽法志》等。此志于同治八年(1869)開局纂修,此時馮桂芬已年屆六十,正居于蘇州木瀆。五年后,書稿將成,馮桂芬卻去世,其子馮芳緝、馮芳植繼其遺志,完成定稿。書稿最終刻成于光緒八年(1882),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光緒《蘇州府志》。
《〔同治〕蘇州府志》是清代最后一部蘇州府志,體量龐大,卷帙浩繁。全書除卷首《巡幸》一卷外,正文150卷,實際字數398萬字。除總纂馮桂芬以外,另有17名分纂(其中包括王頌蔚、葉昌熾等日后知名學者)、7名檢校、11名采訪、19名校勘,可謂鴻篇巨制、群賢畢集。內容上,本書對康熙、乾隆、道光《蘇州府志》及其他文獻資料在吸納的基礎上進行大量增補,尤其為太平天國運動在蘇州的情形、對蘇州地區的影響提供了眾多珍貴史料。
《〔同治〕蘇州府志》是蘇州市舊志整理工作方案實施以來,繼《〔康熙〕蘇州府志》之后,蘇州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整理的第二部《蘇州府志》。整理工作委托鳳凰出版社具體組織實施,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慶柏主持整理,由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程章燦、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學鋒、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鍔、江蘇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舊志整理中心主任張乃格等專家學者進行審讀,從點校、審稿至出版歷時近四年。
《〔同治〕蘇州府志》點校本出版,不僅是對蘇州歷史文化的系統性梳理,更是方志學界的一項重要成果,為學術界和公眾打開了深入了解蘇州歷史文化的窗口。
(部分圖由鳳凰出版社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