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作為耐心資本的險資“落地生根”,全國各省正在“因地制宜”相繼出臺相關刺激政策。
7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相關實施意見,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其中就點名提到保險資金。
這是浙江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體系,推進浙江省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出臺的文件。
事實上,不僅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中保新知梳理發現,甘肅、廣東、黑龍江、四川、山西等省份也相繼印發相關文件,鼓勵政府投資基金對接險資,支持當地企業長期發展。可以預見的是,還將有更多省份“跟進”。
險資入市空間再拓展
01
政府投資基金是各級政府通過預算安排,單獨出資或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采用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支持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及創新創業的投資基金。
在各類社會資本中,保險資金是最主要的來源之一。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已達到34.93萬億元。
不妨回頭看一看國務院辦公廳1月7日印發的《指導意見》,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一是鼓勵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險資等長期資本入市,如鼓勵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并購基金等;二是政策層有意為險資“松綁”考核,如提出健全基金績效管理,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優化全鏈條、全生命周期考核評價體系,不簡單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
鼓勵險資入市和“松綁”考核,似乎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政策層和監管層的政策主線。
“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穩市力度,下一步將推出三條措施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范圍,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二是調整償付能力的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動長周期的考核機制,促進長錢長投。”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5月7日在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
仔細體會,李云澤的這段談話其實也是在貫徹《指導意見》精神。同時,這也是時隔8個月后,險資投資股票的投資風險因子第二次下調。可見,監管推動險資加大入市、穩定經濟、為市場注入信心的決心。
多地接連伸出“橄欖枝”
02
《指導意見》共25條意見,也被稱為政府投資基金“新政25條”。中央出臺文件后,各省份根據自身情況出臺相關對應文件。
7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結合浙江省資源稟賦,積極爭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以及各類國家級基金在浙江省落地或聯合設立子基金。
除了浙江省政府,甘肅省政府提出,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合理確定政府投資基金存續期,發揮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積極對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出資參與政府投資基金。在需要長期布局的領域,可采取接續投資方式,確保投資延續性。對創業投資類基金可適當提高政府出資比例、放寬基金存續期要求、延長基金績效評價周期。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投貸聯動、投保聯動等合作模式,為基金投資項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支持。
廣東省政府則提出,政府投資基金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聚焦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發展耐心資本,注重發揮實效。
而黑龍江省在文件中提到,突出政府引導和政策性定位,吸引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持續發展壯大耐心資本,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四川省更詳細地表明,支持保險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在當地設立或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科技、財政、經濟和信息化、軍民融合等部門積極對接主動服務國家級基金,爭取國家級基金和管理機構落地四川,爭取全國社保基金加大對四川省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力度,配套爭取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在當地落地,協調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做好對耐心資本參與基金的配套出資,支持本地基金管理機構加大合作力度。
山西省在文件中如是點題:政府投資基金應當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作用,合理確定存續期,要積極對接國家級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出資,在需要長期布局的領域,可采取接續投資方式,確保投資延續性。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出臺相關文件,鼓勵支持政府投資基金對接好險資,支持當地實體經濟發展。
新模式求新求變更求穩
03
自2002年第一只“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試水以來,我國政府投資基金持續擴張,近年來已成為地方政策及資金引導作用于產業布局的重要工具。
興業研究指出,雖然在2015年之前,政府投資基金就已在各地零星出現,但在2015年財政部出臺《政府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后,各地政府投資基金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若以政府引導基金口徑計算,2015—2019年期間,政府引導基金新設基金的年均目標規模超過1萬億元,2016年更是一度接近3萬億元。2016年,政府引導基金的認繳規模也超過1.5萬億元。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23年末,我國累計設立政府引導基金2086只,目標規模12.19萬億元人民幣,已認繳規模為7.13萬億元人民幣。”興業研究如是表示。
而提到政府投資基金的典型代表,則不得不提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其豐富多樣的產業結構就離不開政府投資基金的投入。
中政鵬元評級今年4月發布的《江浙地區政府投資基金生態分析》指出,江蘇、浙江在我國政府投資基金隊伍中始終處于第一梯隊。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例,截至2024年,江蘇、浙江分別以249只、209只獲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累計設立數量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認繳規模分列第一位和第四位。當前,浙江形成“4+1”專項基金架構,江蘇構筑“母基金+專項基金”矩陣。
中政鵬元評級進一步指出,江浙以產業細分和省市縣區域聯動見長,深圳尋求國際合作、突出市場化創新,上海強調國資主導與長期耐心資本,北京則依托國家級戰略形成規模優勢。各地因地制宜、共同構筑中國政府投資基金的多極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充分考慮了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的現實情況,首次提出分級管理,各級各地政府投資基金不應各自為營,而應全省乃至全國一盤棋,一方面更好發揮基金合力,另一方面“防止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
招商銀行研究認為,未來,江蘇、浙江的省級、地方聯動模式將會推廣,政府投資基金的出資口徑將更加統一到省市兩級,且納入預算管理。除部分“財力較好、具備資源稟賦”的縣區外,大部分的區、縣級基金不能新設基金。存量基金可能面臨整合、優化。
我國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導下,低利率態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利差損壓力下,各地政府根據自身資源和稟賦,吸引全國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在本省落地或聯合設立子基金,既能夠發揮險資作為耐心資本和長線資本的優勢支持資本市場,又能反哺自身的良性循環效應,以達到“雙贏”。在推進資金落地的過程中,仍要注意風險防范,讓資金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撰文:胡婉香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