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醫真的消亡了,我不會改行,我愿立于五臺山頂,做一尊佛陀,俯瞰人間疾苦,默默守護。
從前在醫院里,看盡光怪陸離。有些同儕,心思早不在病患上,只盯著業績報表的升降沉浮。他們左右逢源,步步高升;而我守著臨床一線,十年如一日。
終于,院長室成了我常去“聽訓”的地方——皆因業績總在末尾徘徊。一怒之下,我拂袖而去,于城隅深巷開了一方小小醫館。清貧些怕什么?至少心是安穩的,雙手是干凈的,不必再違心逢迎。
去年秋深,舊日一位同事踏著落葉尋來。寒暄幾句,便道出苦衷:家中老父腰痛如折,腿腳麻木,西醫影像診斷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折騰數月,收效甚微。老人痛得直不起腰,眼巴巴望著兒子,那眼神令人揪心。
細問方知,老人腰痛綿長,遇寒加重,腿腳麻木無力,行走如踩棉絮,夜里輾轉難眠。此情此景,我心中了然:“老人家這‘腰突’,不過是筋骨不得其養,風寒濕邪乘虛盤踞罷了。何須畏懼?”旋即提筆開方:獨活、桑寄生、杜仲、當歸、川芎、白芍、牛膝、細辛、秦艽、防風、人參、茯苓、熟地黃、甘草。 此乃古方“獨活寄生湯”化裁。
半月后,同事驚喜而至:老父腰痛大減,夜寐漸安,麻木之腿竟有了些氣力。效不更方,繼續調養。兩月時光流過,老人腰板挺直了,步履也恢復了沉穩。再予兩周藥鞏固,隨訪至今,安然無恙。
此中機理何在?《內經》有言:“肝主筋,腎主骨。”人到中年,肝腎之氣漸虧,筋骨便如久旱之地,失卻濡養,變得脆弱易折。此時風寒濕邪如無形盜賊,乘虛潛入腰脊骨縫之間,阻滯氣血通路。不通則痛,不榮則麻。方中獨活、防風、秦艽、細辛,如勇銳之師,深入筋骨,祛風除濕,驅散寒邪;桑寄生、杜仲、牛膝直入肝腎,強筋壯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補血活血,令筋脈得潤;人參、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使氣血生化有源——諸藥合兵,如春陽融冰,扶正祛邪,筋骨復得滋養,腰脊自然復安。
中醫之道,如同大地無言,承載萬物。縱使世易時移,歧路紛紜,我亦不會改弦易轍。若真有山窮水盡之日,我仍愿立于五臺絕頂,化身為石,為佛一尊——筋骨雖化為磐石,那份護佑蒼生疾苦的溫熱,將永遠俯瞰這紛擾人間,直至地老天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