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方講壇·思想點亮未來”系列講座走進吳淞中學、上師大附屬寶山羅店中學。
孟鐘捷以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講述,帶領同學們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 深入剖析了不同國家面對歷史創傷的態度與策略,孟教授強調,戰爭反思關乎民族身份構建和個人自我認知, 只有建立正確的歷史觀,才能真正面向未來。在 自由提問環節,同學們就 “歷史罪責的代際傳承”和“記憶政治的現實影響”等話題和孟教授展開交流。孟教授 援 引“平庸之惡”和“集體罪責理論”等學術概念,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解析了歷史記憶的多維性。通過互動交流,同學們對歷史認知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感想
吳淞中學高二10班沈佳藝:
孟教授以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敘述,帶我們追溯了德國二戰記憶的變遷歷程,使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民族的歷史反思,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既要銘記歷史創傷,更要以史為鑒,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成果。
吳淞中學高二10班王思越:
孟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系統梳理德國二戰記憶演變的五個階段,生動展現了戰后德國社會面對歷史創傷的復雜歷程。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吳淞中學的校史,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次講座不僅讓我對二戰歷史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祖國貢獻力量的決心。
羅店中學高一7班翟以寧:
莊子的思想對于道家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其寓言、卮言的表達方式開創了獨特的文本形式。外界思想的碰撞,漆園吏的身份均塑造了莊子看待問題的角度而誕生“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主張。于程作家的講座中,我進一步了解到莊子深刻的思想內涵,受益匪淺。從“眼觀”到“心觀”再到“氣觀”,告訴我們人立足于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感應而非依托外物;莊子的“無為”展現了一種超越自然的思想方式,啟迪我們在人生實踐中探索屬于自己的精神自由。
羅店中學高一11班張嘉彤:
孔子的仁者愛人,老子的無為而治,墨子的兼愛非攻,都引領著中華文明時代、社會的發展。而今天,我們所了解的莊子和《莊子》一書,也在告訴人們在這個紛繁復雜、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該如何了解自我、放松自我、做到“無為”。正如《莊子·人間世》所說:“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真正的“無為”,要放下身邊所有的繁雜瑣事,放下功名利祿,專注于自我,才能順其自然,實現心靈的自由與逍遙。
來源:市社聯科普處、吳淞中學、上師大附屬寶山羅店中學
上觀號作者:上海市社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