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從長沙國金中心竟然能遠眺到
100公里外的南岳衡山?
7月1日
有網友拍到長沙國金中心與南岳衡山同框
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網友熱
起初網友是不相信的
面對網友種種質疑
攝影博主回應拍到長沙衡山同框:
天氣好、能見度高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實現同框
微博截圖。
什么?這也不相信
來來來,來看官方回應
據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郭卉介紹
長沙市
6月的PM2.5濃度數據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
這個標準相當于國家對自然保護區的要求
這也是近日能見度高的原因
這一下
網友熱議焦點從“是否是真的”
轉向對長沙生態環境的贊嘆?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還有長沙網友曬出了自己拍的照片:
面對長沙網友的贊嘆?
衡陽網友也不甘示弱
AI視角:大氣折射扮演了“視覺救星”
近日,一張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在長沙國金中心452米的高處,攝影者竟清晰地捕捉到了直線距離100公里之外的南岳衡山祝融峰。面對質疑,拍攝者堅定回應:天氣極好、能見度奇高之時,肉眼確實能達成這百公里的“視覺長征”。
人眼究竟能看多遠?答案并非單一數字。從物理極限講,只要不被遮擋,人眼可接收遙遠星系的光線——理論上目光可穿越百萬光年。然而在地球表面,我們的視線被兩道無形之墻阻隔:地球的曲率與大氣層的阻撓。
地球是圓的,這決定了視線終將墜入弧線之下。計算表明,當觀察者與目標間距離達到約5公里,地面目標便悄然消失于視線盡頭。而欲挑戰百公里外的目標,唯有雙方都“站得夠高”——長沙國金中心與衡山祝融峰,分別以452米和1300米的海拔高度,共同抬升了視野的基線。即便如此,地球曲率仍會吞噬約600米的山體,幸而大氣折射扮演了“視覺救星”,使光線微彎,令那巍峨山巔重新浮現在視野的地平線上。
大氣層則是另一道關鍵濾鏡。當空氣澄澈如洗,懸浮顆粒稀少,光線得以更純凈地穿越。瑞利散射理論揭示,短波藍光更易被空氣分子散射——晴朗天氣中天幕之藍,正是此原理的杰作。這種散射也決定了遠方景物常披上藍灰面紗。湖南近日優良的空氣質量,正是“長衡互望”奇跡的隱形推手。
百公里外的衡山能被看見,但需明白:此“看見”非日常意義上的清晰。在如此距離上,人眼分辨極限僅約30米——巍峨的祝融峰在視野中不過是一抹微小色塊。能將其辨認出來,仰仗的是它深色山體與明亮天空的強烈反差,以及觀察者事先對山形輪廓的熟悉。
在手機屏幕統治眼球的時代,人們視線常被禁錮于方寸之間。長沙與衡山間的百公里凝視,如同一則來自遠方的啟示:當人類掙脫日常的視野藩籬,物理的極限之外,目光自有其延伸的韌性。 每一次登高望遠,都是對心靈疆域的無聲拓展——蒼穹之下,人類視覺的邊界,始終在等待著被下一個清澈的日子重新丈量。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作者:秦舷 秦樓 陳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