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貴”“三歲斷奶”……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尚雪副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通過對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居安墓地的多學科綜合研究,成功揭示了東周時期秦國貴族的個體生活史,為理解古代社會分層、飲食習俗及文化融合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于2025年6月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npj 遺產科學》。
考古證據表明,居安墓地與春秋時期秦國軍事要塞“王官城”密切相關。研究團隊選取了兩座隨葬青銅器的貴族墓葬(一男一女)及兩名殉葬個體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高精度穩定同位素分析、牙結石淀粉粒檢測等科技手段,首次實現了從嬰兒期至成年期的生命史全覆蓋重建。
居安墓地位置圖。(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
研究發現,男性貴族以小米為主食,動物蛋白攝入水平顯著高于平民和殉葬者,印證了古代“肉食者貴”的社會分層現象。女性貴族則表現出獨特的飲食軌跡:童年期攝入較多小麥或水稻類植物,成年后雖適應本地飲食,但仍保留較低肉食水平。牙釉質氧同位素分析顯示,其童年生活環境更溫暖濕潤,結合歷史背景,研究者推斷她可能是一位來自東方或南方諸侯國的貴族新娘,其婚姻體現了春秋時期政治聯姻的特點。
此外,研究還揭示了社會化進程對飲食的影響。貴族斷奶時間與《禮記》記載的“三歲斷奶”傳統吻合,而殉葬者斷奶時間明顯更早,反映了身份差異。青少年階段,男性貴族的高肉食水平在接近服役年齡時出現波動,可能與軍事活動相關;女性貴族則在約七歲后飲食轉向本地化,標志著社會角色的確立。
尚雪表示,這項研究不僅展現了食物消費背后的社會文化密碼,也為探索古代個體生命歷程提供了創新方法。
來源:新華社
編輯:胡小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