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海鮮同碗吃,有人拉得腿軟,有人脹得像鼓。
夏天夜市烤玉米噴香,蒜蓉蝦子油光锃亮,誰見了不饞?可這倆“桌上常客”搭一塊兒,對有些人來說,比喝涼水塞牙還難受。上周門診來了個老李頭,七十多,扶著墻直哼哼:“昨兒吃了玉米蝦仁炒飯,夜里肚子咕嚕嚕響,跑了五趟廁所。
”他拍著大腿說:“年輕那會兒頓頓吃蝦,咋沒這事兒?”可不是年紀大了胃“嬌氣”?
《中華消化雜志》2023年研究說,腸胃敏感的人吃這組合,消化不良概率近四成;有老胃病的,超六成得鬧肚子。玉米里的膳食纖維,像小刷子似的刷腸胃,催著加快蠕動;蝦蟹的高蛋白和嘌呤,本就難消化,再帶點“寒氣”,腸胃弱的主兒哪扛得住?二十來歲的小慧更慘,聚餐吃了玉米排骨湯配蒜蓉蝦,第二天疼得直冒冷汗,拉得腿發軟。
中醫講得明白,玉米性平偏涼,蝦蟹屬寒,倆涼性搭一塊兒,脾胃像泡在冰水里,哪有力氣消化?年輕人胃“皮實”,吃了頂多打倆嗝;上了歲數或有老胃病的,那就是“雪上加霜”。
還有過敏這檔子事兒,蝦蟹處理不好易有組胺,玉米纖維讓胃排空慢,組胺在胃里泡久了,皮膚紅癢、呼吸發緊,說犯就犯。有人想:“喝點茶解解?
”錯!濃茶里的鞣酸讓蝦蛋白變硬,更難消化;白酒一刺激,胃像坐了“冷熱過山車”。
不是說玉米和蝦從此“勢不兩立”,關鍵看咋搭。
吃玉米配點胡蘿卜、牛肉,溫乎著;吃蝦蟹放把姜蒜、紫蘇葉,驅驅寒。粗糧也不是吃越多越好,腸胃弱的吃多了,肚子鼓得像揣個球,揉都揉不開。
張阿姨就吃了虧,早餐一碗玉米糊加白糖,血糖蹭蹭漲,還納悶:“粗糧咋升糖?”玉米糊早把纖維打碎了,和細糧差不離,糖尿病友得留個心。玉米是好東西,維生素E、玉米黃素對眼睛好,可再金貴的糧,搭錯了也變“麻煩”。
有人說:“老輩兒吃了一輩子,咋沒事?
”老輩兒那會兒,蝦是河里撈的,玉米是灶上煮的,量少、做法簡單,胃經得住折騰。現在蝦是冰鮮的,玉米是精加工的,吃得多、花樣雜,胃哪受得住?身體這機器,年輕是“新卡車”,老了是“舊三輪”,得悠著點開。
想少跑廁所、少遭罪,記著:玉米不搭蝦,腸胃才安家。
點關注,下期說玉米的“黃金搭檔”,吃對了更養人。
聲明:科普不代替就醫,腸胃老不舒服,趕緊找大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