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歲月的車輪緩緩駛過七十個春秋,我們看過了春去秋來,經(jīng)歷了人生起落,也該學會以更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70 歲后的日子,本應(yīng)是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的時光,但若對一些事情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困擾。這 3 件事,到了這個年紀,真的不必強求,學會釋懷,才能讓晚年生活更加順遂。
不要對身體恢復能力抱太大希望,坦然接納歲月痕跡
70 歲以后,身體就像一臺運轉(zhuǎn)多年的機器,零件逐漸老化,難免出現(xiàn)各種小毛病。很多老人總想著和年輕時一樣,生病后能迅速恢復,運動后能活力滿滿,一旦達不到預(yù)期就焦慮不安。鄰居的張爺爺,退休后一直堅持晨跑,70 歲那年不小心崴了腳,本以為休息幾天就能痊愈,沒想到養(yǎng)了好幾個月才恢復。此后,他總是抱怨身體大不如前,每天郁郁寡歡。
人體的衰老規(guī)律不可抗拒,過度期待身體恢復如初,只會徒增煩惱 。70 歲以后,要學會與身體的變化和平共處,不再強迫自己做超出能力范圍的事。生病了就安心調(diào)養(yǎng),身體不適就多休息,把關(guān)注的重點從 “恢復到年輕時的狀態(tài)” 轉(zhuǎn)移到 “保持當下的健康”。就像四季更迭,春天的絢爛過后必然是秋天的沉靜,坦然接納歲月在身體上留下的痕跡,反而能以更輕松的心態(tài)享受晚年生活。
不要對子女時刻陪伴抱太大希望,享受獨處的愜意
不少老人覺得,辛苦了一輩子,到了 70 歲就該讓子女常伴左右,享受天倫之樂。可現(xiàn)實是,子女們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很難時刻陪伴在老人身邊。朋友的奶奶,70 歲后總希望兒子每天下班都能來陪自己吃飯聊天,一旦兒子有事不能來,她就覺得自己被冷落,甚至和兒子鬧脾氣。久而久之,不僅讓兒子壓力倍增,母子關(guān)系也變得緊張。
子女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過度要求陪伴反而會成為負擔 。70 歲以后,不妨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充實自己的生活。可以學學書法、繪畫,和老朋友們一起下棋、唱歌,或者讀讀書、種種花。獨處并非孤獨,而是一種難得的自由。當你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就會發(fā)現(xiàn),即便子女不能時刻陪伴,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不要對物質(zhì)生活大富大貴抱太大希望,平淡才是真
年輕時,我們總渴望功成名就,過上富足的生活。但到了 70 歲,身體和精力都有限,再追求物質(zhì)上的大富大貴,不僅難以實現(xiàn),還可能讓自己疲憊不堪。小區(qū)里的李奶奶,70 歲還想著投資理財賺大錢,聽了別人的推薦,把養(yǎng)老錢投進高風險項目,結(jié)果血本無歸,為此大病一場。
70 歲后的生活,簡單安穩(wěn)才是幸福的真諦 。粗茶淡飯能滋養(yǎng)身體,樸素的衣物也能帶來溫暖。與其費盡心思追求物質(zhì)上的富足,不如把精力放在享受生活的小確幸上。清晨的一杯熱茶,午后的一縷陽光,傍晚和老伴的一次散步,這些平淡的日常,才是晚年最珍貴的財富。
70 歲以后,是人生的又一個開始 。放下對身體恢復、子女陪伴、物質(zhì)富足的過高期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反而能發(fā)現(xiàn)更多美好。人生下半場,不求轟轟烈烈,但求問心無愧、平安喜樂。學會與生活和解,才能在歲月的沉淀中,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