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忽然多了豐田提高供應商采購價格的消息。
信息源顯示:豐田宣布2025財年上半年(4月至9月)將汽車零部件采購價格上調10%至15%,這是基于市場環境洞察和未來戰略布局的決策。
我查了豐田2025Q1單季財報,并未有相關表述。
唯一能確認的消息,是2月12日豐田采購部門本部長熊倉和生在股東會上的披露:考慮到材料成本、電力和天然氣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豐田將提高2025財年上半年的零部件采購價格,但拒絕透露具體價格水平。
這是我能查到的關于豐田提高供應商零部件采購價格最為官方的說法。
更明確的信息出現在2024年。
日經新聞報道:豐田自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起,向其在日本的約400家一級供應商支付更高的金額。這樣,既能確保供應鏈的穩定,保證供應商為其持續提供高質量產品,又能幫助他們應對勞動力等成本的上漲,使拮據的零部件制造商能夠跟上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驚人的銷售和生產速度。
豐田汽車供應鏈戰略部負責人在2024年2月19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豐田已于2月9日向日本供應商發出了通知函,海外供應商也可能稍晚收到增加付款額的通知。
他說,不同供應商的加價幅度將有所不同,而且談判才剛剛開始。未來,豐田將繼續與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市場挑戰,和國內某頭部車企一樣,豐田也曾考慮過要求供應商降價。
早在2022年7月,豐田向一些供應商發出了7月至9月降價的請求,但最終決定不要求降價。
熊倉和生表示:“在其他汽車制造商大幅減產之際,許多供應商的銷售和運營都靠豐田銷量支撐,我認為有必要回應這些供應商。”在全球供應鏈問題持續、能源成本飆升之際,豐田不會單方面向供應商施壓要求在下半財年降低價格。
綜合以上信息,我們基本上能確定一項事實——
豐田并沒有向下傳導經營困難,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價格即便沒有提高,但大概率沒有降低采購價格。
相比于某些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車企,豐田良心大大的!
給下游供應商輸血,來源于豐田的利潤和全球銷量。
5月中旬,豐田汽車披露了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財報。
財務數據顯示,2024財年豐田汽車營業收入達到48.0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7萬億元),同比增長6.5%。同期凈利潤雖同比下降5.6%至4.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66.55億元),但豐田汽車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個凈利潤超人民幣2000億元的車企;
2024年,長城汽車、北京汽車、比亞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國內七大車企的營收總和2.3萬億,勉強抵得過一個豐田汽車;
國內七大車企的凈利潤總和為803億元,僅為豐田歸母凈利潤為4.7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58.86億元)的34%。
2024財年,豐田生產967萬輛,全球銷售1027萬輛豐田及雷克薩斯汽車
按照乘聯會零售口徑,大約是比亞迪汽車(371.8萬輛)、吉利汽車(177.3萬輛)、一汽大眾(160.9萬輛)、長安汽車(136.6萬輛)、奇瑞汽車(133.5萬輛)、上汽大眾(120.0萬輛)的總和
按照廠商自己公布的銷量(批零),大約是比亞迪(427.2萬輛)、上汽集團(401.3萬輛)、吉利控股集團(333.7萬輛)的總和
2025年上半年過完了。
乘聯會的半年銷售數據還未出爐,1-5月份國內乘用車零售881.1萬輛,同比增長9.1%;在5月份的廠商零售排名中,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5%和3.3%,包括本田日產在內的日系車市場占有率下降至9.8%
日系車疑似已經在國內市場大潰敗。但是人家賺的錢依舊比國內車企要多得多。
重新回到豐田提高供應商零部件采購價格這件事上。
匯總信息顯示,豐田提高零部件采購價,基于三個目的——
緩解供應商壓力:日本制造業的能源支出近年平均每年增長超過15%,人力成本8%左右的速度遞增,豐田提價助其維持運營,豐田在日本6萬家供應商的基本盤保住了;
保障供應鏈穩定:供應商資金充裕了,生產和零部件的供應就不會出現質量下滑,供應鏈不斷檔;內卷不會帶來質量提升,加錢才會!
協同戰略布局:汽車產業轉型大浪潮下,豐田也在布局新能源,給供應商加錢,讓供應商有充裕資金投入協同研發,一體實現技術升級和保持競爭優勢
——這是真正的車企和供應商的命運共同體之路!
更炸裂的信息來了!
傳言,豐田對海外零部件供應商提高采購價格的前提,是供應商必須提高勞動者工資。
如果消息屬實,這讓咱們那些家頭部車企的臉往哪里擱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