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爭有我——365百姓故事匯】
“我剛和相關部門談了好幾個小時,怎么推進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診公益項目更快進行。做公益必須考慮周到細致,好事一定要辦好。”6月24日,在位于秦皇島北戴河的河北安秦康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內,匆匆趕來的公司董事長王舵看上去有些疲憊,可說起目前所做的公益項目,人立刻精神起來。
“我們剛剛在今年初成立了北戴河區國際智慧醫療研究院,希望依托研究院能更好地開展一些公益項目。阿爾茨海默病早篩早診公益項目是‘健康中國行’專題項目的一部分,早些開展,就能早有人受益。”王舵侃侃而談。
49歲的王舵從事公益活動已經有20余年。“最開始我開飯店,效益不錯。”王舵笑著回憶說,飯店一進入正軌,她就開始琢磨著做些什么來回饋社會。
“做飯是咱們專長呀,那就給老人做飯。”于是,王舵帶領員工走進敬老院,她挽起衣袖,和員工一起和面、拌餡、包餃子。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老人們臉上綻放的笑容,讓她深受觸動。“老人就拉我手,叫我閨女,我就覺得太溫暖了。咱們付出了時間,但是也收獲了溫暖。”從此,每月一次的敬老院包餃子活動雷打不動。
這份溫暖不斷延伸:為福利院兒童購置冬衣,為環衛工人送上愛心早餐,為貧困學子籌集學費……2016年,王舵積極參與團市委發起的“青春守護點對點”活動,為留守兒童送去長期幫扶;同年7月,參加市司法局駐瓦店村精準扶貧工作組舉辦的藝術品專場拍賣會,將拍賣所得全部捐贈給貧困村,為脫貧攻堅事業奉獻出了一份力量;2017年5月,在“關愛最美勞動者,我為創城作貢獻”活動里,她為環衛工人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愛心早餐;2017至2020年,她持續幫扶青龍雙山子鎮瓦房村,通過捐贈生活物資和現金的方式,努力讓村民們的生活境況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2008年汶川地震,王舵第一時間組織捐款;2020年疫情暴發,她的企業主動承接隔離酒店保障任務,以成本價運營,并免費為一線人員提供愛心餐。說起這些,王舵神情變得嚴肅,“當時菜都買不到,我們員工冒著巨大的風險,到高速口找到運送蔬菜的貨車,才買到珍貴的蔬菜。”王舵說,“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有人站出來。”
“做公益不能只靠熱情,更要講方法。”王舵不斷探索更有效的公益模式。2023年轉型康養產業后,她將專業醫療資源引入公益,開展了多項健康管理項目。目前,北戴河區國際智慧醫療研究院已陸續推進“萬名糖尿病患者”逆轉計劃公益項目、基層醫共體單位“檢測結果互認智慧平臺”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為特定疾病患者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同時也推動了基層醫療水平的顯著提升和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如今,王舵的公益團隊已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上百人。她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改變世界。”
從青春年華到年近半百,二十載公益路,王舵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談及未來,她說:“我相信自己的選擇,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
來源:秦皇島日報
責任編輯:高小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