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視臺曾經煞有介事的搞了一個民調,結論是75%的韓國民眾不喜歡中國。
本來以為這個結論會引起一些轟動,然而大家像看小丑作怪一樣靜靜看他們表演。這個在韓國人看來很有力量的調查結果,愣是在國內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韓國教授倒是看破了玄機,他認為,中國年輕一代的關注清單上,韓國已悄然消失。
韓國人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非常奇怪。要知道,半島第一個正經八百的王朝,可不是什么土生土長的產物,而是“中國制造”。
商朝末年,紂王做了很多荒謬離譜的事情。箕子三天兩頭跑去勸諫,結果紂王不僅把忠言當耳旁風,還覺得這個愛管閑事的長輩特別礙眼,變著法子給他穿小鞋。
等到商朝滅亡后,像箕子這種在前朝受到打壓、又有一定能力的人是新朝統治者的最愛,理應得到重用,然而并沒有。
倒不是周朝統治者小心眼,是箕子這個人很有原則。商朝在的時候,他整天說些紂王不愛聽的;等到商朝滅亡了,新的統治者專門去找他,讓他出山為自己辦事,他又不愿意。豈止是不愿意為人家辦事,他甚至都不愿意當著人家的面說商朝的壞話。
確實很有原則,就是把前后兩任國君都得罪了。為了防止新的統治者再去找他,他干脆帶著一幫族人遠走他鄉,最終在半島北部安頓下來。
要知道,箕子是商紂王的親戚,從小就在權力核心圈混,屬于那種眼光毒辣、手腕老練的政治家。
當時半島的原住民還過著部落聯盟的原始生活,這位商朝皇叔帶著團隊登陸半島,給當地帶去了種地打糧、青銅冶煉技術,甚至還有現成的管理制度。
沒過多久,當地人就發現跟著箕子混有肉吃。箕子干脆在當地建立起了“箕子侯國”。
這并非一家之言,當地的早期文獻中,也有記載這段歷史。
考古也給這段歷史來了個實錘。他們挖出來的很多東西活像是從中國直接搬過去的,明擺著就是商朝移民帶過去的“搬家行李”。
可以說,這曾是中韓共認的源頭。但是在現代韓國歷史敘事中,“檀君”逐漸取代了箕子王朝的歷史地位。
按照韓國神話記載,公元前2333年,天神之子下凡,和一位由熊變成的女子結合,生下了檀君。這位神人混血兒不僅建立了政權,還創下了兩項驚人紀錄:在位1500年,壽命1908歲。
但凡有點常識,都該知道這是個神話中的人物。他們早年的課本還算老實,寫著“據稱檀君建立了半島最早的政權”,后來干脆把“據傳”這個遮羞布也扯掉了,愣是把一個神話傳說當成了史實。
這個操作,一般被解讀為韓國為了模糊中華文明對半島的影響,而對史實進行的強行篡改。
一邊恨不得把華夏文化的影子完全從他們的社會體系中剝離,一邊又偷又搶的拿著我們的東西去給他們申遺。一般人真的很難理解他們為什么能做出那么多小丑事情來,愣是把自己搞成了宇宙起源的笑話。
既然韓國娛樂行業發達,特產各種娛樂愛豆,那大可以用娛樂圈那套邏輯來解釋韓國的各種行為。
想象一下娛樂圈有兩位藝人:A咖要外形有外形,要實力有實力,口碑獎項雙豐收;B咖要啥沒啥,樣樣被A咖碾壓。正常觀眾會選誰?答案顯而易見。
但B咖團隊可不會認輸。一邊雇水軍黑A咖,把人家優點說成缺點;一邊又偷偷把A咖的宣傳文案往自己身上套。這種操作的精髓在于,他們心里門清A咖的優點是真的好,但自己實在學不來,就只能靠偷和黑來找平衡。
韓國現在就是國家版的B咖。他們一方面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確是優秀的,所以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又偷又搶,要把不屬于他們的東西據為己有;另一方面,他們也心知肚明,他們從來就沒有自己獨立的傳承,所以無論是他們的媒體,還是他們的民間,都對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極盡貶低之能事。貶低尚嫌不夠,還要歪曲事實,號稱自己才是一切的起源。
韓國的這些操作非但沒能提升文化自信,反而把自己搞成了全球網友的歡樂源泉。“宇宙起源”這個梗能火遍全網,恰恰說明全世界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用“文化焦慮”“民族傳承”之類的概念去分析韓國的行徑都屬于高看了他們,一個古代對中原王朝俯首稱臣,現代甘當美國馬前卒的國家,哪里來的獨立傳承?他們終究只是為全世界提供樂子罷了。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耐人尋味的民調結果。說到底,不是我們故意裝高冷,而是人的關注度天然會被更有價值的事物吸引。
韓國年輕人對中國的態度和中國年輕人的反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要知道,討厭、憎惡這些負面態度也是很繁重的情緒勞動,對一個主體傾注了太多的討厭,反而說明了對這個主體的重視。前文我們用娛樂圈粉絲舉過例子,直白的說,恨一個人也得花力氣,韓國社會這么“惦記”中國,反而證明我們在他們心里的分量不輕。
那我們的年輕人在做什么呢?在腳踏實地的工作,在務實創業。雖然各大網絡平臺上充斥著“年輕人要躺平”的牢騷,但現實中,寫字樓里加班的身影、創業園區里的討論聲、實驗室里的儀器聲,都在講述著另一個版本的中國青年圖鑒。
反觀韓國年輕人,講究的是以小博大,他們沉迷炒股甚至杠桿投資。當然不是不能搞,但當一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多在搞這些,沒人搞實業的時候,社會的生機可就不太足了。
兩國年輕人活在不同的頻道上。韓國年復一年的強調他們討厭誰,而我們的年輕人把這些時間用在了研究新能源、研究前沿科技和全球化競爭賽道上。
這種關注度的錯位特別能說明問題。閑得發慌的人才會整天盯著別人,有正事的人都在埋頭趕路。
韓國人對中華文化的態度,完全就是當代精分。他們骨子里向往,卻又恨這些文化不屬于自己,于是扭曲成了一種又偷又搶的變態心理。一邊對中國極盡貶低,一邊又拼命把漢字、節日、服飾甚至歷史名人往自己兜里塞,活像個乞丐一邊接施舍一邊咒罵恩人,丑陋至極。
中國年輕人現在對他們的無視,恰恰就是最明智的應對方式。跟無賴爭辯只會拉低自己的檔次,而當我們繼續強大,真正的話語權自然會站在我們這邊。不是自己的終究不是,跳梁小丑再能蹦跶,也改變不了歷史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