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蓋提縣紅棗研究院試驗基地,時常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棗林間,他就是來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山東援疆人才王守樂博士,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在麥蓋提這片熱土上,書寫著精彩篇章。
2023年8月初到麥蓋提的王守樂,望著這片廣袤而陌生的土地,內心既忐忑又充滿期待。那一刻,他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會與這片土地結下深厚的感情,更不會想到,這里將成為他奮斗與奉獻的新戰場。面對新環境、新挑戰,他積極適應新環境,融入新單位,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研,了解當地紅棗種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研究工作找準方向。
針對麥蓋提縣部分棗園土壤鹽分高,棗樹生長受到抑制,影響產量和品質的問題。王守樂積極與團隊探討業務、與棗農座談交流,通過室內盆栽實驗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對比研究不同改良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鹽堿地棗園改良方案初見成效,部分實驗地塊的棗樹生長明顯提升。
除了鹽堿地改良,王守樂還關注紅棗品質提升,他通過調整施肥、合理修剪等措施提高紅棗果實品質。與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分析數據、討論方案,經一段時間的研究,整個紅棗團隊科研成果豐碩,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而王守樂說,既然我們來到這就要好好研究工作,做好農業科研人員的職責,逐步把我們麥蓋提紅棗做好,干好,只要麥蓋提縣的紅棗產業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堅守下去,為這片土地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王守樂深知,紅棗要發展,科技是關鍵,但提高棗農的種植技術水平也是當務之急。為此,他定期舉辦紅棗種植技術培訓班,從棗樹的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到果實采摘后的儲藏保鮮,進行全方位的講解。
麥蓋提央塔克鄉團結村村民艾麥提·阿吾提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說,自從王博士來了以后,指導他們如何種植、如何施肥等,使他們的紅棗樹產量與品質都很好,每年收入也在增加,特別感謝王博士。
如今,麥蓋提紅棗產業實現從“靠天吃飯”到“技術賦能”的華麗轉型,紅棗品質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在麥蓋提當地專家和山東援疆的共同努力下,紅棗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一顆顆飽滿香甜的紅棗,不僅是當地農民的致富果,更是援疆人才與當地人民深厚情誼的見證。
(通訊員 卜祥兵 陳占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