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魏靜 □ 王若卉)“來,你們吃吃看,甜得很!”桃農老王抓著幾個桃子從一片桃樹林中鉆了出來。老王名叫王計銳,是江蘇徐州賈汪人。7月,正值油蟠桃大量采摘上市,王計銳開辦的杰博種植家庭農場也迎來近期最忙的時候,這幾天他開著一車車滿載蟠桃的電三輪來回奔走,臉上難掩喜悅,成片壓彎的樹枝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徐州賈汪區以丘陵山地為主,依山傍水向陽而生,獨特的山水資源孕育了優良豐富的物產。早在四十多年前的1985年前后,賈汪農民自研出“徐蜜1號”水蜜桃,憑借極佳的口感和甜度,在眾多水蜜桃品種中爭得一席之地,村民也靠種桃逐漸富裕起來。但隨著種植規模擴大和市場變化,軟糯的水蜜桃存儲成本高,賣不出好價的種桃業開始萎縮。
幾年前,賈汪區農業農村局積極著手當地傳統農業產業結構改良升級。以種桃業為例,引導農戶更新品種,并組織江蘇桃產業技術體系和省市農科院等技術專家定期來現場指導和培訓,下定決心改善當地種植產業,帶領鄉親們打個漂亮的翻身仗,王計銳就是抓住機遇的一員。2018年,王計銳帶頭承包100余畝土地,并在隨后兩年內果斷砍掉自家桃園的老桃樹,更新種植“夏香姬”“油蟠9”和“金霞油蟠”三個新品種,后兩者均屬油蟠桃。其種出的“中油蟠9號”榮獲2021年江蘇現代農業(桃)產業技術體系的優質桃果金獎,成為家庭農場的金字招牌。
油蟠桃表面光滑無毛、紅黃相間,果肉橙黃色,口感比水蜜桃脆,風味比黃桃甜,反復咀嚼口齒留香,更驚喜的是果核小、耐擺放。“一個桃劃下來近10塊錢,市場還不一定買得到,俺走的就是高端路線。”王計銳告訴記者,他家桃子成箱售賣,每年6月中旬開始至9月,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預約和網購訂單不斷,盡管賣價高,但消費者情有獨鐘,總是供不應求,之前有位老板更是直接一次性訂購6萬多元。“我老婆孩子愛吃,讓我一定買到。”談話間,一位徐州沛縣的市民風塵仆仆趕來,就為這一口香甜。
“種桃是賈汪特色,不能丟。我們從農科院引進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品種,推廣給農戶,給他們充足的技術指導和配套支持。”賈汪區農業農村局農辦綜合科王春生自信地介紹,賈汪北部山區桃樹面積2萬余畝,老百姓幾乎家家都有種桃能手,現在油蟠桃種得好,糖度達到20多度都沒問題。有收益就有干勁,因為經濟效益明顯,周邊村民紛紛效仿更新品種,種桃熱情大幅提高。每年,賈汪農業農村局還會定期組織高素質農民培訓和行業交流活動,政府助力,讓老百姓放手去干。
致富不分產業,能讓錢包鼓起來就是硬道理。王春生告訴記者,在本地政府的支持和監管下,賈汪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協會,集結各行各業實干能手,現已有六十多位會員,有種養殖的,有開工廠的,也有搞電商的……大家線上線下相互學習,好品種一起了解,好技術一起交流,好資源一起分享。此外,當地創建“賈汪真旺”自賣頭公用品牌和配套商城小程序,除蜜桃外,推銷本地茱萸山地小公雞、汴塘煎餅等極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及農副產品。政府和百姓攜手共進,帶領當地傳統產業煥然一新。
“你看這果子,俺徐州人會說,‘我的乖,怎恁甜乃~’”連拖了幾車蟠桃后,王計銳不忘抽空拍幾段視頻在網上宣傳。得益于自動化澆灌等現代種植技術,平時整個桃園只需他和媳婦還有親戚共三人打理。現在旺季一天采摘上萬斤不夠賣,得額外聘請三十多人,但桃賣得好,心里就美滋滋的。
桃子的“甜”,甜出了農民的笑臉,甜出了產業升級,也甜出了賈汪傳統農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與嶄新面貌。通過更新品種新裝備、推廣新技術新模式、打造本地品牌,賈汪桃產業為當地農民帶來豐厚收益,實現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雙贏的同時,走出本地、走向全國,打造出當地一張響亮的特色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